
图:广州白云机场T3航站楼设计鸟瞰图。\受访者供图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3航站楼和第五跑道30日正式投运,开启“五条跑道+三座航站楼”运行,成为中国民航首个拥有五条商用跑道的机场,枢纽能级再跃升,提升广东全球产供链地位。T3航站楼应用新技术打造“会思考”的中国民航首个大型数字孪生机场。
“这不仅极大提升了白云机场的综合保障能力,也为粤港澳大湾区多式联运体系建设注入了新动能,有助于更有效地应对全球产业链格局重构。”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执行会长马仁洪对《大公报》表示,大湾区机场群新格局正在加速构建,未来应拓展“多式联运”与“一票通行”等服务模式,为打造世界级机场群提供有力支撑。\大公报记者 方俊明广州报道
广州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总投资537.7亿元人民币,历经五年建设,T3航站楼、第五跑道、T3综合交通中心等是扩建工程的核心内容。根据规划,白云机场将引入6条高铁、5条城际、2条地铁、2条高速,通过轨道交通与粤港澳大湾区主要机场互联互通,形成“1小时生活圈”,让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功能协同”更加强大。
宛若景区 科技与生态融合
步入T3航站楼,旅客仿佛置身于一个生机盎然的“花海世界”。航站楼以“花”为设计灵感,生动诠释了“羊城花冠”的建筑意象。值机大厅的吊顶设计匠心独运,仿木纹的纹理与大空间的设计相得益彰。而稻穗造型的屋顶遮阳板与木棉花开造型的值机岛台相呼应,构成“花开穗满”的设计创意。青年旅客翁先生坦言,新航楼融合了“中国风、岭南味、国际範、时代感”,特别是将科技、生态与多元化融为一体,可望成为中国民航航站楼的新范式。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航站区现场项目部副总经理宋健表示,T3航站楼综合应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致力于打造中国民航首个大型数字孪生机场。通俗而言,数字孪生真正让机场“学会思考”:在虚拟的“数字机场”里,不仅能实时查看飞机滑行、旅客流动,还能“预知未来”。比如航班高峰期,系统能根据流量计算“最优推出时间”,有效减少延误。
随着扩建工程完工投运,白云机场近期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2亿人次、货邮吞吐量380万吨的使用需求,终端容量可承载1.4亿人次旅客、600万吨货邮,客货规模均位居世界前列。广东省机场集团有关负责人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世界级机场群,白云机场以T3航站楼投运为支点,为这幅“世界级机场群图景”补上了关键拼图,撬动着大湾区全球资源配置的能力跃升。
“白云机场完成三期扩建,不仅标志着其综合保障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也意味着大湾区机场群的整体容量与航运能级迈上了新台阶。”香港物流商会主席钟鸿兴对《大公报》表示,随着区域内机场基础设施的不断升级,大湾区机场群在国际航空市场中的整体竞争力将显著增强,有助于共同拓展航运市场,做大航空产业规模。
专家倡穗港共塑湾区航运品牌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跨区域统筹布局、跨方式一体衔接”。马仁洪认为,白云机场与香港机场作为湾区机场群的重要枢纽,双方可在功能互通、航线共享、管理互学、货物联运、口岸联动、标准互融等多个层面加强合作,共同提升大湾区航运体系在国际市场的整体竞争力,携手塑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湾区航运品牌。他还建议,湾区机场群应加快构建基于人工智能(AI)的精准一体化服务体系,推动各大机场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其中,可依托“多式联运”和“一票通行”等创新模式,持续优化通关效率,联合拓展更多跨境国际航线,延伸航空物流服务链条,为大湾区建设世界级机场群提供更强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