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圣火+科技 传递绽新意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下称“全运会”)火炬传递2日在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个城市同步举行。当日在深圳市民广场上,“0号火炬手”机器人“夸父”独自从北京奥运会羽毛球女双金牌选手于洋手中稳稳接过火种,奔跑100米后,传递给下一位火炬手,整个过程流畅平稳。“夸父”也成为全球第一个完成火炬传递的人形机器人。
从深海采集的“源火”,到四城传递“圣火”,深圳站和广州站应用了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低空飞行器等进行火炬传递或串联路段,凸显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产业优势,展示科技与体育的深度融合。\大公报记者 胡永爱、李薇、帅诚报道
本次传递在方式上突破传统,融入多项高科技手段。上午9时,火炬传递启动仪式在深圳莲花山公园举行。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接过第一棒,他高举火炬,从深圳莲花山公园出发。第二棒火炬手是北京奥运会羽毛球女双冠军获得者于洋。紧随其后的火炬手是全面展现深圳科技“硬实力”的“0号火炬手”、全球首款5G-A人形机器人“夸父”。
机器狗快递 送出全运吉祥物
作为全球首个5G-A人形机器人火炬手,“夸父”在单臂1.6公斤的负载下,以高度拟人的奔跑姿态,圆满完成第二棒与第三棒之间的传递,成为本届全运会科技创新的重磅亮点。“夸父”由深圳本土企业乐聚机器人研发,搭载开源鸿蒙操作系统,为国内首款可实现跳跃及多地形行走的同类产品。
除了机器人,机器狗也“现身”火炬传递深圳站现场。大公报记者看到,在火炬手将火种传递出去后,机器狗会用四只腿走向火炬手,给他们送来全运会的吉祥物,为即将到来的全运增添氛围感。
全运会火炬传递深圳站路线总长45公里,以“三站联程.山海连城”为核心理念,传递采用陆空联动的创新方式,立体展现深圳的城市特质。在完成第一段长约1公里的陆路传递后,搭载着全运火炬的直升机从莲花山公园风筝广场平稳升起,沿深圳湾滨海带西行,途经梅林山、红树林、深圳湾大桥、蛇口渔港、腾讯企鹅岛等多处深圳地标,飞越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创新走廊,最终抵达前海石公园桂湾段,火炬回归地面继续传递。
无人车转运 穿越千年羊城
而广州站火炬传递路线则以“千年羊城 新彩广州”为主题,起跑仪式设于越秀公园镇海楼,这里是广州老中轴线的制高点。从城市传统中轴迈向新中轴,串联历史地标与现代风貌,传递路线全程11.6公里,其中,跑动传递4.8公里、车行转场6.8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在转场段,从越秀公园西门至广东体育馆,长达6.8公里的里程,创新性引入“无人驾驶转场”,无人驾驶汽车由小马智行与广汽集团基于广汽埃安第二代AION V霸王龙联合开发。
小马智行副总裁、广深研发中心负责人莫璐怡博士表示:“此次参与全运会火炬传递,全程无人驾驶,不仅对车辆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了高要求,同时也需要我们和整个火炬传递车队的二三十辆车打好配合。”莫璐怡强调,“为了确保护送火种环节顺利完成,我们做了很多应急预案,包括路线推演、车队行驶样式、极端场景模拟和系统优化等。最终,车辆以零误差完成了火种灯的护送。”
当天下午,来自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个城市的火种汇聚广州,并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举行全运会火炬传递融火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