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鸭子住小楼 “中国肉鸭之都”智能化发展

2025-11-06 05:03:0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2025粤港澳大湾区主流媒体山东行”一行参访山东润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大公报记者胡卧龙摄

  【大公报讯】记者丁春丽新泰报道:每年有1亿只肉鸭从这里出栏,2.6亿只肉鸭在这里屠宰、分割,与肉鸭相关产业年产值达到200亿元人民币……“2025粤港澳大湾区主流媒体山东行”走进“中国肉鸭之都”──山东省泰安新泰市,感受中国肉鸭产业从“传统养殖”到“智能集群”的跨越式发展。

  在新泰市楼德镇的天信农牧大数据中心,电子屏幕上实时跳动的数据悄然掌控着百里之外鸭棚的每一处细节,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通风状态一目了然。天信农牧高标准智能立体肉鸭棚舍里,鸭子们被赶上架住进了四层“小楼”,加料、饮水、通风等全流程智能化管理。

  “我们全国首创肉鸭立体智慧笼养,单栋存栏3万只左右,年出栏8批,亩均产值超300万元,是传统养殖的4倍。”新泰市天信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宁对到访的媒体团表示,目前该公司已建成高标准智能立体肉鸭棚舍150栋,存栏肉鸭450万只,年出栏4000万只,肉鸭养殖规模化及智能化程度均位居全国前列。今年,新泰市还在全国率先发布“中国肉鸭产业.泰安指数”,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全国肉鸭交易中心数字化平台已实现成交额7.34亿元。

  新泰的肉鸭产业,远不止于屠宰,通过精深加工与高附加值转化,每一只肉鸭都被“吃乾榨淨”。瞄准宠物食品、生物製药等新赛道,鸭血、鸭脖、羽绒甚至下脚料被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出即食鸭肠、宠物粮、生物蛋白等220余种产品,贯穿养殖、屠宰、熟食加工、羽绒加工、生物製药全流程。

  科企绿色技术 夺全球五成市场

  不只肉鸭,新泰在生物制造领域同样引领风潮。新泰的另一家企业──山东润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一粒玉米”为支点,撬动了氨糖产业的绿色变革,改写了全球氨糖产业的格局,拿下全球五成市场份额。

  氨糖被誉为“关节软黄金”,但长期以来依赖从虾蟹壳中提取。山东润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倩告诉记者,传统工艺每生产1吨氨糖需消耗40多吨虾蟹壳,并产生600多吨高浓度废水,面临原料受季节限制、产品易引发过敏、环境污染严重三大痛点。

  凭借国际领先的微生物发酵技术,润德生物首吨以玉米为原料发酵的氨糖于2016年底成功下线。这不仅颠覆了传统虾蟹壳提取氨糖的高污染模式,也为全球氨糖产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全新路径。自2017年实现产业化以来,润德生物产能快速增长,从2000吨跃升至目前的1万吨,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发酵法氨糖生产装置,产品远销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占比保持较高水平,成为氨糖行业当之无愧的“领头羊”。润德生物更以接近50%的全球市场占有率,成为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