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图:山东立为激光董事长薛大胜(右一)接受粤港澳大湾区主流媒体团采访。\大公报记者丁春丽摄;下图:山东新合源新能源汽车刀片电池壳生产线。\大公报记者胡卧龙摄
【大公报讯】记者丁春丽泰安报道:日前,“2025粤港澳大湾区主流媒体山东行”一行人走进山东泰安市,了解这座老工业城市从激光智造到新能源刀片电池壳、从绿色材料到高端装备,如何通过“链式集聚+技术突破+绿色转型”的创新实践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泰安市新泰惠泰激光数智科创园内,山东立为激光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立为激光”)的生产线上,两万瓦高功率激光切割机依次下线,即将发往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这家成立于2019年的企业,如今产品出口率达60%。立为激光董事长薛大胜表示,公司与大湾区合作密切,激光核心部件激光器就来自深圳的创鑫激光。立为激光还带动整个园区形成“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独特生态。作为链主企业,立为激光已带动峰泰激光、新础激光等5家激光装备企业集聚发展。园区在三年内吸引16家企业入驻。这种链式发展模式成为新泰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
在一条150米长的生产线上,厚度仅0.3毫米的铝箔历经32道工序,最终变身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长芯电池壳。在位于泰安宁阳的山东新合源热传输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新合源”),媒体团见到了内地首条新能源汽车刀片电池壳生产线。新合源总经理助理张志强表示,公司是比亚迪、蜂巢能源、吉利极电新能源等头部企业的独家配套供应商,占据近七成内地市场份额。
2020年初,比亚迪公司正式对外发布刀片电池。“4个月攻坚核心工艺,6个月实现从样品到批量供货。”张志强介绍说,公司最终掌握了刀片电池电芯壳体制造和工艺质量控制等多项技术,成功研发首条新能源汽车刀片电池壳生产线,开启了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时代”。
为应对激增的市场需求,新合源于2022年专门新建无尘车间,新增3条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池壳体生产线,进一步巩固行业领先地位。今年上半年,新合源营收同比增长59%。其产品还远销法国、英国、墨西哥等国家,真正实现了从行业“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跨越。
山东路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则是一家专注于土工合成材料研发生产的企业,公司突破行业多项关键共性技术,打破发达国家长期技术垄断。从加固路基的土工格栅到绿色环保的防渗复合材料,已广泛应用于京沪高铁、川藏铁路、港珠澳大桥工程、南水北调等上千项国家重点工程,成为中国基建的“隐形铠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