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图:《范长江西北考察暨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90周年纪念展》7日在中国记协新闻大厦开幕。\大公报记者李畅摄;四川省内江市范长江纪念馆馆长刘仕巧在展览现场介绍,范长江的高光时刻与《大公报》密不可分。\大公报记者孙志摄
【大公报讯】记者李畅、实习记者王美晴北京报道:7日,《范长江西北考察暨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90周年纪念展》在中国记协新闻大厦开幕。展览以300余件珍贵历史照片、手稿、地图及多媒体展项,生动展现了范长江艰辛曲折而又不懈奋斗的新闻生涯,其中部分文物资料为首次公开。多处展陈重现了范长江在《大公报》时期刊发的新闻版面,彰显他作为《大公报》记者在中国新闻史上写下的重要篇章。
作为新中国新闻事业奠基人,范长江的传奇历程是本次展览的核心,他在担任《大公报》记者期间,撰写了大量影响深远的新闻报道。1935年5月开始,26岁的范长江以天津《大公报》记者身份独行前往中国西北地区考察,历时10个月,写下著名的《中国的西北角》系列通讯,在《大公报》首次公开报道了红军长征的情况。通讯集《中国的西北角》被誉为“中国新闻通讯的不朽名篇”。
1937年,范长江作为首位前往延安采访的中国新闻记者,与毛泽东在窰洞作“竟夜之谈”。毛泽东就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总路线、总政策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问题进行了精辟阐述。此后,范长江在《大公报》发表《陕北之行》,引起重大反响。为此,毛泽东亲笔致信范长江表达感谢。
四川省内江市范长江纪念馆馆长刘仕巧在展览现场介绍,范长江一生最辉煌的阶段始于《大公报》,他在《大公报》创造了新闻史上的“三个第一”:第一位公开如实报道中央红军长征的记者,第一位揭露西安事变真相的记者,也是第一位进入延安采访毛泽东的国统区记者。范长江的高光时刻与《大公报》密不可分。他为《大公报》作出重要贡献,《大公报》同样为他提供了宝贵平台,支持他深入大西北,突破国民党新闻封锁,以真实笔触呈现了红军的奋斗历程与共产党人的人格魅力。
“范长江行动” 传承新闻人精神
展览还在第五部分专门介绍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连续十二年开展的“范长江行动”,其组织香港传媒学子重走范长江之路,令范长江精神历久弥新,薪火相传。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主办方和举办地,中国记协的前身正是范长江于1937年11月8日发起成立的“中国青年记者协会”。由范长江名字命名的“范长江新闻奖”(后与“韬奋新闻奖”合并为“长江韬奋奖”),成为奖励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的最高荣誉奖。展览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承办,截至11月30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