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乌镇峰会/“AI+医疗”走出实验室 检查把脉样样精

2025-11-09 05:02:1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在浙江乌镇举行的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一大批“黑科技”让普惠医疗之光照进现实。图为观众踊跃试用“AI中医”检测自身体质。\大公报记者王莉摄

  “AI+医疗健康”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实验室走向寻常百姓,让高端、紧缺的医疗资源变得触手可及。正在浙江乌镇举行的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从能准确读取影像报告的大语言模型到复刻名老中医望闻问切的“AI中医”,从可监测并提前预警心梗等慢性病的穿戴设备到名医智能体在线诊疗,让极细小癌症病灶也能早发现,一大批“黑科技”让普惠医疗之光照进现实。\大公报记者 王莉

  “一般普通检查做的都是平扫CT,医生肉眼很难发现极细小癌症病灶,但通过AI就能捕捉到。同时,在同一张CT影像中还能读取到代谢性疾病、骨质疏松等风险,从而实现‘一扫多检’的目的。”阿里达摩院医疗AI实验室研究员顾钦元介绍。

  “AI+中医” 几分钟获得调理建议

  据介绍,该技术核心在于通过大规模患者CT资料训练出的AI大模型,再经深度学习,就能放大并识别出肉眼难见的微小阴影,包括胰腺癌、胃癌、肝癌、肺癌、食管癌、结直肠癌等多个高发癌种。有观众听完介绍不禁感叹,“这技术,真的能救命啊。”顾钦元笑着回应:“确实是的,我们在浙江宁波一所医院筛查了4万多例,有2例早期胰腺癌是从常规检查中找到的,其中1例的病灶仅有1.5CM。”目前该技术敏感性达92.9%,特异性高达99.9%,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突破性设备”认定。

  中医在AI加持下则更显神奇。在八脉“AI中医”展台前,记者将手放置于电极设备上,通过摄像头拍摄了舌苔照片,然后根据屏幕提示输入过往病史,几分钟后就得到了一份详实的评估报告和个性化调理建议。

  “我们通过157626份临床数据和800多万份样本训练出了‘中医诊断大模型+中医服务大模型’。它承袭了传统中医‘望、闻、问、切’的精髓。”杭州八脉科技市场部经理范冲说,“我们利用生物电原理,借助电极片获取气血、经络、脊柱、脏腑等身体数据,通过大模型与现有临床数据对比、分析,给出定量指标。目前已经收到了超15万份临床数据,准确率可以达到83.4%。”

  名医智能体 缓解医疗资源紧缺

  全球范围内,急性心梗死亡率约为10%-15%。此次亮相博览会的“安顿生命预警手表”,依托自研“天回AI脉诊算法”,不仅能时时监测心脑血管数据,还提前3至7天发出预警信号通知佩戴者及家人。“急性心梗前期往往没有明显表现,但通过大模型和算法的监测,其实是可以发现异常的。10年时间里,我们已经预警了4万例病例,无一误差。”安顿健康负责人钟伟表示,“从人工智能应用的角度,我认为全行业都准备好了,国家推动‘人工智能+’,在3至5年后,人工智能一定会真正落地到千家万户。”

  “这个名医智能体也太好用了吧,从症状分析到手术意见,甚至术后防护都回答得清清楚楚,有些连我自己都没想到的问题,它都提醒我了。”在听完蚂蚁集团工作人员对AQ名医智能体的介绍后,观众宋女士激动地对记者说,“你知道这位浙二医院心血管科王院士的号有多难挂吗,没想到现在点点手机,随时随地就能找他看病了。今天总算让我对‘智能体’这个时髦词有具象认识了。对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这种技术创新是最实用的。”

  据介绍,AQ基于蚂蚁自研医疗大模型技术,可以提供健康科普、报告解读、就诊咨询、健康档案管理等100多项AI服务。其计划与全国百位名医共同打造AI智能体,形成覆盖肿瘤、慢性病等领域的智能体矩阵,从而缓解名医资源紧缺问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