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2024年5月,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中国银行与塞尔维亚国家银行举行塞尔维亚人民币清算行揭牌仪式。/新华社
近日,中国商务部接连对稀土、锂电池和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实施出口管制。专家认为,中国通过人民币这一“金融工具”,以及稀土、锂电池技术等“实物筹码”,不断提升自身在全球资源供应链中的主导权、定价权与抗风险能力。重要资源品人民币结算的背后有多重深意。
内地经济学家宋清辉分析,铁矿石、原油等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反映了全球贸易格局和经济实力对比的变化;中国的经济体量及对资源的需求已大到无法被美元体系完全锁定的程度。美元对原油的结算垄断是美元霸权的重要支柱,当更多核心资源品接受非美元结算,无疑将从根本上削弱“石油美元”体系,为多极化全球货币体系创造条件。
形成“美元─欧元─人民币”鼎立
宋清辉说,对中国而言,用本币购买资源品可避免因美元波动、美国货币政策调整所带来的风险,增强中国经济抵御外部金融冲击的能力,“资源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中国对稀土和锂电池进行出口管控,可视为中国重塑全球资源竞争格局的信号。”
华福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秦泰提醒,此前中国实施稀土等出口管制,不仅是维护自身国际贸易权益,还旨在迫使特朗普政府重回经贸谈判的建设性轨道。宋清辉相信,长期看人民币很有希望动摇或终结美元的绝对霸权。他表示,推动形成“美元─欧元─人民币”三足鼎立或多极化的资源品定价体系,有助于国际贸易商灵活选择定价与结算货币,有利于确保中国在任何国际金融冲击,都能稳定地以本币获取所需的战略资源。\大公报记者倪巍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