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岭南的文化基因中,鳌鱼无处不在:越秀山镇海楼顶的石湾彩釉鳌鱼花脊,古村祠堂屋顶的木雕、巷口墙壁的彩绘,大型道具舞蹈鳌鱼舞,盛大节日鳌鱼盛装出游……粤港澳三地水系相连,民间舞鳌鱼、赛龙舟习俗共通,鳌鱼文化,本身就是湾区人“活着”的集体记忆。
在岭南地区,尤其是广府风格的祠堂、庙宇和传统民居的屋脊上,常见一对龙头鱼尾、造型生动的鳌鱼装饰,通常位于屋脊两端,称为“鳌鱼吻”。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中,鳌鱼的传承形式主要是“鳌鱼舞”,一种流行于广州市番禺区一带的古老的民间舞蹈。鳌鱼舞的历史,要追溯到明初洪武年间。当时,浙江奉化县金鳌村的江、幸、胡三姓先民,随南征大军驻守岭南大地,最终在番禺落户扎根。他们带来了家乡的“鱼灯舞”,又结合岭南地区的鳌鱼崇拜习俗,逐渐将其发展成如今的鳌鱼舞,至今已有6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