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直击深圳智造❶/AI提升五感 机器人开窍

2025-11-13 05:02:5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柔性机器人应用例子

  【编者按】

  机器人奏青铜乐、AI绘数字卷、超高清巨幕焕彩……第十五届全运会启幕,“深圳科技”惊艳全场!一“鸣”惊人的优必选Walker S2人形机器人代表粤港澳,敲响两千年前青铜句鑃,上市三月即揽数亿订单,尽显硬核实力。

  大公报今起推出《直击深圳智造》系列专题,聚焦机器人产业、智能制造生态系统、高端消费电子三大路径,透视鹏城“硬科技+强制造”独特基因,解码大湾区迈向智能制造新高地的核心优势。

  45年前,深圳经济特区刚刚成立,工厂里响彻传统机械的轰鸣;如今,这座城市的车间更趋安静,深圳企业研发的机器人已凭借毫米级触感突破技术壁垒,运动机能直逼人类,真正让机器人“开窍”。帕西尼实验室的机械手,能辨别丝绸与棉麻的细微差别,正是毫米级触感技术的生动体现;速腾聚创的“机器人之眼”可预判小球轨迹,让机器人视觉感知更敏锐;逐际动力的人形机器人CL-3,以31个自由度实现奔跑上楼,运动机能媲美人类四肢的灵活度。

  更灵巧的手、更敏锐的眼、更矫健的四肢,AI技术正全面赋能机器人“五感”升级。每一次代码运行、每一次机械关节转动,都在书写“深圳智造”突破“刚性执行”传统框架的历程,构建起覆盖感知、决策、执行的柔性生态闭环。/大公报记者 毛丽娟、郭若溪

  在速腾聚创科技有限公司的实验室里,一台搭载“机器人之眼”AC1的机械臂缓缓伸出,面对散落的积木、滚动的小球,它“目光”所及之处,屏幕上同步浮现出障碍物的深度、形状和运动轨迹。“它能预判小球的滚动方向。”市场总监谢阗地指着屏幕,话音刚落,机械臂已提前调整角度,稳稳接住即将落地的小球。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青龙Pro机器人就搭载了AC1,让青龙Pro具备避障、建图、定位等全场景感知能力。

  在帕西尼感知科技的展示厅,一只搭载了帕西尼多维触觉传感器的灵巧手正在几块材质不同的布料表面触摸、感知。因为具备亚毫米级触觉感知能力、带自研AI算法以及丰富的触感数据库,这根手指可以分辨出棉纱、弹力绸缎、真丝、提花布等多款布料的特征,并将差异化信号直接传送到电脑上,方便纺织和服装行业的人开发新品。“未来,机器人灵巧手的触觉技术将让手术机器人实现‘盲操作’。”首席运营官聂相如说。

  以毫米级精度完成复杂工序

  如果说速腾聚创让机器人有了更敏锐的“眼睛”,那么,逐际动力则让机器人运动起来更矫健。今年5月份,逐际动力发布全尺寸人形机器人CL-3,以31个自由度(不含手部)的高性能本体设计,刷新了行业对双足机器人运动能力的认知。这31个自由度覆盖躯干、四肢全链路运动,配合全身运动控制算法,可实现行走、跑跳、上下楼梯等高动态动作。

  这也让工业4.0时代的人机协作范式有了新的想像空间。在汽车制造场景测试中,CL-3已能完成扭矩扳手安装、精密部件搬运等复杂工序,定位精度达到±0.1mm。行业专家指出,CL-3在工业场景的落地,标志着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产线的关键跨越,预计将推动工业自动化进入“柔性智造”新阶段。

  逐际动力创始人张巍表示,随着CL-3的推出,人形机器人正从“功能叠加”向“运动智能”进化,为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提供更高效的人机协作解决方案。

  今年深圳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

  深圳柔性机器人产业的崛起,离不开“产学研用”的深度协同。在深圳龙岗区阪田街道的星河WORLD片区,深圳规划打造全国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示范街区”。这里将集机器人剧场、实验场、产业园区于一体,搭建“技术研发─场景验证─产业协同─数据反哺”的全链条生态系统。不久前,全球首家机器人6S店在这里落户,该店店长林枫告诉记者,这个创新平台意欲为机器人产业的商业化打通“最后一公里”,让人人都可以来这里购买机器人服务、享受机器人服务。

  2024年发布的《深圳市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7年建成全球领先的柔性机器人创新中心,培育5家百亿级龙头企业。目前,深圳已聚集机器人企业超1500家,2025年产业规模预计突破2000亿元人民币。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