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全运+马拉松/人脸识别+科技手环 跑手“无感通关”

2025-11-14 05:02:5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左图:全运会马拉松测试赛时跑手佩戴的科技手环。 右图:全运会史上首个跨境马拉松赛15日即将举行。图为2月23日,全运会马拉松测试赛运动员开跑。\新华社

  本月15日,全运会历史上首个跨境马拉松赛将在深圳湾口岸举行。近日,大公报记者跟随国家移民管理局组织的采访团赴深圳湾口岸,探访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即“全运会”)通关及跨境马拉松赛事保障相关工作。

  记者在现场看到,深圳湾口岸以“不删减需求、不降低标准”为原则,采取人脸识别、科技手环等创新举措,满足运动员“无感通关”需求,又兼顾日常通关效率与安全。深圳边检总站深圳湾边检站政治处副主任黄钊表示,此次跨境赛事保障经实战检验后,有望成为未来同类赛事的借鉴范例。

  大公报记者 赵一存报道

  本月15日,全运会历史上首个跨境马拉松赛将在深圳湾口岸举行。据了解,本次跨境马拉松赛全程42.195公里。其中,香港段约21.841公里、深圳段约20.354公里,起点与终点均设在深圳湾体育中心旁海德三道,途经深圳南山区、前海自贸片区和香港元朗区。而“口岸就是赛道”的设计,让运动员“无感通关”一口气跑通深港两地,无需停下刷通行证。

  人脸识别实时核对 确保准确查验

  黄钊介绍,针对马拉松赛事“不能中途停顿、需保障流畅度”的特殊需求,深圳湾口岸创新推出“前置查验+闭环管理+动态覆核”的全链条方案。在赛事起终点设置前置查验区,提前为参赛人员及保障人员办理边防检查手续,后续实行赛道与查验区全封闭管理,杜绝无关人员混入,解决了跨境赛事的监管难题。

  同时,口岸运用科技手段强化保障,为涉赛人员配备科技手环,结合人脸生物识别技术,在赛事过程中实时核对人员信息,相当于对通关人员进行“动态覆核”,既确保查验准确性,又实现“无感通关”,让运动员无需停留而全力投入赛事。

  此外,为防止无关人员混入赛事队伍,口岸建立“科技手环+生物识别+立体巡查”防控体系,即在前述的为参赛人员配备科技手环、采用人脸生物识别技术、后台实时核对赛事沿途人员身份的基础上,口岸监管区域内则通过人工巡查、高空无人机巡检、机器人巡逻等方式,实现全区域覆盖。

  赛道软隔离 避免无关人员误入

  黄钊还介绍,深圳湾口岸在小车出入境查验场地设有全运会专用通道,用于赛事物资通过车辆运输,同时在旅检区域明确23号和24号通道为赛事专用临时赛道。“15日比赛当天,这两条通道旁将设置显著指引标识,民警在现场监管,确保运动员按路线通行。同时,赛道沿线将用铁马、隔离带进行软隔离,实现赛事通道与普通通关区域的物理分隔,避免无关人员误入。”他表示,深圳湾口岸将严格按照全运会组委会通知执行管控,比赛前完成设备收纳,如闸杆调整、移动查验台收起等,确保赛道无障碍物,而比赛结束后将立即恢复通道开放与正常通关,兼顾赛事需求与民生保障,避免长时间影响旅客通行。

  另外,针对跨境赛事的特殊性,深圳湾口岸从前期测试到正式筹备,通过模拟推演和实战演练确保赛事保障万无一失。与此同时,口岸还通过沙盘推演、3D立体建模、图上推演等方式,模拟赛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如无关人员冲闯赛道、运动员证件问题、设备故障等,制定了针对性应急预案。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