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图:各类实验样品随神舟二十一号飞船下行返回地球,其中包括四只太空小鼠。图为神舟二十号乘组在中国空间站工作。下图:地面工作人员通过在轨相机对太空小鼠开展实时观测。\视频截图
2025年11月14日,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搭乘神舟二十一号返回舱回到地球,同时带回中国空间站第九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获悉,此次随神舟二十一号飞船下行返回的包括生命科学类、材料类、燃烧类实验样品涉及26项实验项目,包括9种生命实验样品,32种材料实验样品和3种燃烧实验样品,总重量约46.67公斤。
此外,不久前搭乘神舟二十一号飞船前往中国空间站的四只“鼠鼠航天员”,也度过了原定5天、最终长达14天的“超期”太空之旅,顺利返回地球。这次意外也让小鼠太空之旅的科研价值翻倍。在工作人员的精心呵护下,小鼠们正在适应地球的重力环境。通过对小鼠的生物研究,有望帮助理解生物体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的变化,推演其对人类肌肉、骨骼等方面的潜在影响。\大公报记者 刘凝哲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贺宇峰介绍,此次下行的生命类科学实验样品小鼠着陆后开展现场处置。科研人员对小鼠行为、生理生化关键指标开展研究,初步解析小鼠对空间环境的应激响应与适应性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理解空间环境对生命体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搭乘神舟二十一号飞船前往空间站的四只太空小鼠,原定5天的太空之旅,因突发事件延期至14天。牠们返回地球后,科学家们立刻开展现场处置。“鼠鼠航天员”的首次太空之旅,就遇到了近两周的“超长加班”,这次意外也让小鼠太空之旅的科研价值翻倍。
失重不辨方向 太空“飞簷走壁”
科研人员介绍,小鼠进入到空间站后,地面工作人员通过在轨相机对其开展了24小时的观测,主要观测小鼠们的日常活动节律和个体之间的互动行为。牠们在很短时间内,就适应了空间站非重力环境,并且能够自主进食、饮水、活动和入睡。失重让小鼠们迷失了方向,把墙壁都当成了地面,从而上演了各种“飞檐走壁”的绝活。科研人员还抓拍到了小鼠悬浮在空中睡觉的可爱画面。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发布的太空小鼠最新视频观察发现,“超期”太空出差的小鼠们正在适应地球的重力环境,牠们的外表看起来略显“潦草”。工作人员将小鼠们放在铺着柔软垫材的实验盒中,把牠们轻轻捧在掌心中抚摸,用耳温枪测试体温,还用小针管给牠们餵水。在工作人员的精心呵护下,几只小鼠也开始逐渐恢复活力,并主动啃食饲料。
助理解微重力环境对人体影响
这次太空小鼠实验获得了各界高度的关注,在大家的期盼下,四只小鼠平安返回地球。专家表示,目前科研团队已建立天地一体化动物培养体系,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通过对小鼠的生物研究,有望助力理解生物体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的变化,推演其对人类肌肉、骨骼等方面的潜在影响。
除实验小鼠之外,其他生命类科学实验样品如斑马鱼和金鱼藻、链霉菌、涡虫、脑类器官等,及部分材料类、燃烧类科学实验样品,于11月15日凌晨0时40分转运至北京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作为空间应用系统总体单位,对返回的实验样品状态进行检查确认后,交付科学家开展后续研究。其余的材料类、燃烧类科学实验样品后续将随神舟二十一号飞船返回舱运抵北京。
根据计划安排,后续将择机发射神舟二十二号飞船。据介绍,目前已启动神舟二十二号飞船的发射任务,飞船将满载货物上行,其中包括航天员的食品和空间站的设施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