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因在网上找代跑而被骗、维权陷入困境的事件常有发生。黑龙江省某高校大二学生李静在高中时期因专注学业而缺少体育锻炼,上大学后听说每学期要完成45公里的跑步要求,心里便打起了退堂鼓。第一次跑了1公里就坚持不下去,于是产生了找代跑的想法。
李静在校园“表白墙”(校内或社会人士搭建的网络社交平台)和社交平台搜索“校园跑代跑”,发现大量“专业代跑、价格优惠”的广告。其中一条帖子写道:“人工代跑,每公里2元,包通过审核。”
抱着侥幸心理,李静联系了发布者“笑笑”。对方自称是本校学生,提供“真人代跑”服务,并展示多张伪造的校园跑完成截图。经协商,李静先支付了一次代跑费用,将校园跑账号密码交给对方,成功后又支付了三次费用,对方均按时完成了代跑任务。随后,李静一次性支付了70元(人民币)代跑费。然而,系统显示其跑步记录一个月内没有增加任合公里数。当李静再次联系笑笑时,对方已删除账号,电话也处于关机状态。
“我平时很少运动,找代跑本来想省点时间,没想到反而更麻烦了。”李静懊悔地说。她透露,身边有同学也遭遇过类似事件,但多数人因担心被校方发现而选择沉默。也有同学选择向校保卫处报案,但因交易金额较小,维权难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