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在校园内进行“校园跑”的大学生。\大公报记者于海江摄
“以前总觉得校园跑是任务,现在才发现它是体质提升的‘助推器’。”黑龙江某高校大四学生田欣(化名)在接受采访时感慨道。他通过校园跑补体测分的经历,不仅弥补了成绩缺口,更完成了从“被迫锻炼”到“主动健康”的转变。
内地大学生体育测试涵盖长跑、50米短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BMI值测量、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等项目,60分及格。然而,田欣在大三学期(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的体质测试中仅取得55.4分。尽管此时大三体育课评分已不包含校园跑,但学校允许通过“计分跑”补足体测分差,每完成一次有效跑步可补0.5分。
为了补足5分缺口,田欣重新下载了“运动世界校园”APP,踏上了补分之路。久未锻炼的他首次尝试两公里跑时,在4月尚未回暖的黑龙江寒风中,步伐沉重、呼吸急促,最终断断续续完成了目标。“合格不难,但跑完缓了两个小时才恢复。”他坦言,这次经历让他意识到体质的薄弱。
补分并非田欣的唯一目标。他决定借机重建运动习惯,通过查阅资料制定科学计划,校园跑以7分钟配速慢跑作为热身,完成补分任务;随后到操场加练3公里;运动与休息交替进行,20天内完成10次校园跑补分。随着体能提升,一个半月后,他已在公园完成5公里挑战,用时40分钟。“跑完浑身舒畅,这是久坐课堂从未有过的体验。”
田欣说,运动很重要,校园跑、体测都是一种监督机制。对大学生而言,保持自律和运动非常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