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稳步推进/未来五年 测量精度可望提高10倍

2025-11-20 05:02:4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弄清中微子质量和中微子的起源机制,是理解整个宇宙为何呈现今日面貌的核心问题之一。中微子振荡间接证明中微子具有非零质量,是目前最清晰、最被普遍接受的标准模型之外新物理的实验证据。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19日发布的第一个物理成果:两个中微子振荡参数的最精确测量,测量精度即超过国际其他实验十到二十年的积累,充分体现了实验装置的先进性。

  中微子共有三种,即电子中微子,缪中微子和陶中微子。1998年日本超级神冈实验发现了中微子振荡现象,即中微子能在飞行过程中从一种变成另外一种。2012年3月中国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了中微子第三种振荡模式,在国际上引起重大反响。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未来五年要加强基础研究战略性、前瞻性、体系化布局,提高基础研究投入比重,强化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原始创新导向,产出更多标志性原创成果。JUNO在运行两个月后就取得重要突破成果,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江门中微子实验副发言人曹俊表示,“未来五年,我们可以把精度提高到10倍及以上,应该可以确定中微子的质量顺序,也就是确定到底哪种中微子最轻、哪种最重。可以预期,未来几十年里,江门中微子实验将持续产生重要物理成果并培养新一代物理学家。”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