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图:7月23日至26日,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在上海举办,一名参观者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体验模拟飞行。下图: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无人机灯光秀表演在深圳市民广场举行。\新华社
编者按
特色农产品经由“空中快线”飞出深山、在长城边饮一杯无人机送来的咖啡……今年以来,一架架无人机飞向田间地头、偏远山区,飞越城市楼宇、大江大河,成为物流运输的新载体。“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完善产业生态,实施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加快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大公报》今起推出《天空之城》系列专题,从各地竞争、产业发展、商业模式等维度,探讨低空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吃无人机种的有机菜,高楼开窗就能收发快递,工作日打“飞的”上下班,节假日坐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四处旅行……在垂直高度1000米以下的空域,那些貌似科幻电影的场景正从“低空经济”的蓝图逐渐变成现实。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各地积极抢占“低空经济”发展的先机,探索应用场景,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并纷纷借助自身禀赋优势,努力实现错位发展。\大公报记者 张宝峰报道
2026年市场规模冲万亿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2024年7月,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发展低空经济提出明确要求。202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随后,国家发改委专门成立“低空经济司”,工信部、民航局等部门亦纷纷出台举措,助力低空经济发展。在“十五五”规划建议中,低空经济首次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身份亮相,标志着低空经济从区域性探索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的系统布局。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研究院研究员刘英对《大公报》说,低空经济拥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它不仅是新质生产力的生动体现,更将成为国家间角力的竞争点。当前,中国低空经济已经进入“顶层设计+政策落地”的双轮驱动阶段。这体现出国家层面的高瞻远瞩,也必将深刻影响中国经济生态的未来样貌。
今年7月,中国民用机场协会正式发布《低空经济基础设施框架指引》。这一指引首次构建了四级指标体系,为全国低空基础设施提供统一建设框架。这也标志着我国低空基建进入系统化、规范化的新阶段。空地一体新航行系统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学军早前公开表示,随着顶层设计的不断完善,低空经济从技术路线到商业模式都得到进一步梳理论证,行业发展更趋理性,新的产业生态已经逐步形成。
因地制宜发展 各地各有特色
作为一片前景广阔的蓝海,低空经济迅速成为各地竞逐的新赛道。如今,北京正突破空域限制,在创新领域强势发力;上海直指国际竞争力,其eVTOL企业已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广州则先发制人,率先实现载人飞行商业化;深圳志在“低空经济第一城”,其无人机已牢牢占全国七成产值。与此同时,苏州推出“12345”发展体系,杭州构建数字低空生态,成都建设“西部低空中心”,重庆打造“飞行乡乡通”……眼下,低空经济已经在中国多点开花,各地良性竞争势头正旺。
在国家顶层设计的支持下,各地也纷纷拿出硬实力,全力抢占低空经济的有利据点。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30个省区市将发展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或出台相关政策,加快推动低空经济项目落地。北京、广州、苏州、武汉等近20个城市还设立了产业专项基金,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向低空经济产业。
根据交通运输部与民航局联合启动的“全国低空交通一张网”建设规划,2025年底前,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城市群将实现低空目视航图全覆盖。此前,北京、上海、常州等15个城市已率先宣布联合共建“低空经济生态圈”,计划到2025年打造100个示范项目。从农林植保、电力巡检,到物流配送、空中游览,全面加速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探索。
专家:市场将呈几何级增长
有市场分析机构估算,2024年低空经济领域共发生投融资事件达到156起,总融资金额约245.38亿元,较上年增长47.7%;今年前5个月,相关投融资事件已发生87起,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0%。与此同时,国内现存低空经济相关企业达8.9万家,其中,今年前5个月注册企业同比增长220%,超过去年全年注册量。
“未来,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呈几何级增长。”中国信息协会通用航空分会荣誉会长王井水预计,2023年低空经济产业规模达5059.5亿元,2025年预计突破8000亿元,2026年冲击万亿,2030年剑指2万亿,年复合增长率超30%。王井水认为,低空经济有望成为继房地产、互联网之后的新经济支柱。
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韩钧此前也公开表示,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产业链条长,涵盖航空器研发制造、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运营、飞行服务保障等各产业;应用场景丰富,既包括传统通用航空业态,又融合了以无人机为支撑的低空生产服务方式;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发展空间极为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