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福州白泉庵的琉球墓园内,长眠着明清时期跨海来闽的琉球人。\大公报记者何德花摄
在福州白泉庵,有一座静谧的琉球墓园。10座古墓埋葬着明清时期跨海来闽长眠于此的琉球人,有王府财政官、进贡船水手、负责朝贡翻译的通事,也有来中国学医的青青子衿。今年4月,“闽人三十六姓”后裔专程从日本冲绳跨海寻根,来到此墓园。一位金氏后人轻抚第八代祖父的墓碑,动情地说:“看到祖辈安息之地被守护得这么好,心里特别暖。第八代祖父当初那么努力,我会继续传承。”
明朝闽人三十六姓移居琉球,“他们大多是福州河口一带善于驾船的百姓,为琉球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帮助琉球与中国开展朝贡贸易,推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谢必震介绍,这些闽人不仅负责琉球国航海、造船等交通事务,还从事外交文书编写、汉语文献翻译和对外贸易等,其后裔很多跻身琉球国高位,被称为“久米士族”。据不完全统计,闽人阮氏后裔现在在冲绳约有3500人,闽人梁氏后裔现在在冲绳约有1500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闽人三十六姓”就怀揣家谱踏上福建寻根问祖的旅途。
冲绳保留汉俗礼仪 信仰观音
“历史上,琉球先后向中国派遣了二十多批次史籍称为‘官生’的留学生,另有一部分人在福州琉球会馆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他们被称为‘勤学人’”。谢必震介绍,这些琉球留学生所学内容十分广泛,有天文地理、製瓷、制糖、纺织、冶金、农作物栽培、医术、戏曲、法律等。此外,冲绳保留着许多中华文化传统和汉俗礼仪比如中国农历春节的传统“过新年”、祭祖、祭灶、信仰观音、石敢当等。在当地首府那霸西北部,还有一座仿福州名胜修建的“福州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