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游客与全运会吉祥物“喜洋洋”合影留念。\中新社
“全运会赛事遍布粤港澳各地,形成全域联动的‘空间效应’。”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谢宝剑表示,本届全运会让外界看到一幅“运动版大湾区地图”,从一场比赛延伸到一座城市,票根优惠等措施亦带来长尾效应,令文旅消费链条明显被拉长。谢宝剑认为,要令“观赛+旅游”的模式成为长效动力,首先要营造更浓厚的现场和城市氛围,让外地民众在消费中自然接触体育、感受文旅魅力。其次要加强粤港澳三地协同推广,吸引更多外地居民来观赛和旅游。
谢宝剑指出,今届赛事首次全面试行“无感通关”模式,若能在更多活动上应用,将大大提升整个湾区的流通效率。同时,三地可按自身特色优化赛事分配,如广东继续加强传统与新兴项目,香港发挥马术运动优势,澳门侧重观赏性项目;场馆在赛后亦可因应城市定位进行再利用,在赛事结束后仍能吸引游客来体验湾区的体育魅力。
针对全运会的“一程多站”主题游及景区优惠是否会继续推广的问题,谢宝剑表示,大湾区具备打造跨境体育旅游路线的潜力,包括通过帆船、徒步等活动连结三地地标,并加入更具互动性的AR体验。他又透露,未来有可能建立大湾区体育主题城市联盟,甚至探索亚太区体育场馆联盟,推动资源共享。\大公报记者卢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