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图:空军成立76周年主题微电影《梦远》中,首次披露了红旗-20防空导弹实弹打靶的画面。右图:在今年九三大阅兵上,红旗-20首次公开亮相。
红旗-20防空导弹实弹打靶画面日前首次公布。这一新型导弹采用无弹翼降阻力设计,属于典型速度指标优先的气动布局,最大速度约5马赫,有利于拦截来袭的高速目标。
面对隐身战斗机等雷达反射面小的目标,红外成像制导系统比雷达制导更有效,但要克服高速飞行时的高温和气流冲击。红旗-20突破这重技术难关,借助末段主动雷达和红外成像复合制导系统,增强了对隐身目标的追踪锁定能力,成为专攻精打隐身战机的利器,与红旗-9B/C共同构成中远程防空反导体系的主力。\马浩亮(文)
11月11日是空军成立76周年,当天官方发布的主题微电影《梦远》之中,除了首次披露歼-20隐身战机与攻击-11隐身无人机协同作战之外,亦首次披露了红旗-20防空导弹实弹打靶的画面。
在今年九三大阅兵上,红旗-20首次公开亮相,被编组在防空反导群的对空抗击方队之中,位列红旗-9C远程防空导弹之后。红旗-20采用大八轮的TA5450卡车作为底盘,1辆发射车配备有8枚导弹,采取2层4联装的可升降垂直发射装置,具备全向打击能力。
高速摩擦生热 隐身技术“罩门”
而11月11日发布的空军影片,则展示了红旗-20发射的画面,这款新型装备首次露出庐山真面目。红旗-20弹体长约5米,发射重量500公斤,最大速度约5马赫。导弹采用无弹翼的光杆设计,另有两对尾翼。这属于典型的速度指标优先的气动布局。导弹速度越快,升力对弹体的依赖越大,而对弹翼的依赖则越小。红旗-20取消弹翼,导弹升力主要由弹体提供,减少阻力,高速飞行,实施攻击,从而提高命中率。而无弹翼光杆布局带来的高速,还有利于拦截来袭的高速目标,比如速度3马赫以上的弹道导弹。
红旗-20导弹的一大技术亮点是其制导系统。从发射画面来看,红旗-20弹头侧面拥有红外成像制导系统的光学窗口,这说明其采用了末段主动雷达和红外成像复合制导系统,可用于遂行反导、反隐身任务场景,对付来袭的弹道导弹和隐身战机。
弹道导弹弹头的雷达特征小、速度快,传统的雷达传感器探测困难,但正因为其速度快,所以高速飞行的摩擦生热造成弹头表面温度高,利于红外成像制导系统进行跟踪锁定。隐身战斗机具有类似情况,雷达反射面小,用红外成像制导系统比雷达制导更有效。并且,红外成像无需考虑电子干扰,适合在复杂电磁环境下拦截目标。
虽然红外成像制导系统有点突出,但其应用却受到了技术难题的制约。原因在于红外成像制导系统必须采用光学窗口,以便让传感器能够接收到红外信号。而在导弹高速飞行时,光学窗口需要承受极大的高温和气流冲击。红旗-20采用主动雷达/红外成像复合制导系统,表明国产防空导弹实现新的技术突破。
米波雷达指挥车 精确探测反隐身
整套红旗-20中程要地防空导弹系统,由导弹发射车、雷达指挥车、制导站等组成。传统防空反导武器系统使用的雷达,一般为短波波段,反隐身能力相对不足。红旗-20的雷达指挥车,采用米波雷达(工作波长在1至10米,工作频段在30至300兆赫),能够精确探测空中隐身目标,引导导弹进行攻击。因此,红旗-20防空导弹的主要用途,是拦截隐身战机、巡航导弹、战术弹道导弹。未来将用以替代空军现役的红旗-12、红旗-6C等防空导弹。红旗-20的射程约100至150公里,能够与红旗-9B/C远程防空导弹的打击范围相衔接,二者协作承担中程、远程的防空反导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