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专家解读/“购在中国”显效 消费提质升级

2025-11-24 05:02:4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今年以来,海南入境游持续火爆。图为外国游客在三亚一家商店购物。\新华社

  今年4月,商务部等6部门联合启动“购在中国”系列活动。不少专家称,活动开展以来,各地因地制宜出台配套措施,不仅加快释放内需潜力,更为消费提质升级提供众多鲜活样本。

  “‘购在中国’系列活动已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通过政策与场景双轮驱动,有效释放了内需潜力,优化了消费环境,和推动了产业生态重构与消费场景创新。”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表示。为更好推动“购在中国”,刘春生建议,加快智慧服务升级;加强绿色创新与区域协同;对接国际规则,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同时打造“一城一品”特色消费品牌,避免同质化。

  带动本地消费产业联动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对记者表示,“购在中国”的活动效果可从供需两端观察。“政策端打出的组合拳,比如降低跨境消费门槛、优化免税政策,直接撬动高端消费回流,部分消费者从海外购物转向海南等国内免税区,带动本地零售、物流、文旅等产业联动。”

  朱克力认为,需从场景创新、产业协同、政策精准三方面发力。在场景层面,建议借鉴低空经济经验,将消费场景向立体化延伸,比如在城市商圈顶层设置无人机配送站,消费者下单后商品通过低空物流快速送达。在产业协同方面,首发经济需与本土制造深度绑定,比如汽车品牌在发布新车时,可联合国内零部件企业展示技术突破,形成“首发─制造─消费”的产业闭环,提升国内产业链附加值。在区域覆盖上,避免资源过度集中,可通过“场景覆製计划”,将消博会的成功模式向二、三线城市输出。此外,需建立消费数据平台,实时监测不同场景的客流量、转化率,动态调整政策与资源投入,避免“一刀切”式补贴。\商业观察杂志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