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不少传统名校以提高教育质素为由,相继转为直资,但学费动辄过万元,基层学生难以负担,是否意味名校已变成富家子弟的专属学校?
近年多间名校陆续转制,拔萃男、女书院、圣保罗男女中学、协恩中学等最少八间名校已成功转为直资,每年学费一般介乎三至四万元。然而,社会近年关注直资学校疑似贵族化,质疑转制是削弱基层学生入读名校的机会,因而每有名校申请转制,均会遇上家长及教师的阻力。
香港华仁书院於年初申请转制,昨日表示申请被拒,虽然校方未有透露失败原因,但根据该校的谘询报告显示,该校仅有约一半教师赞成转直资,而直属小学番禺会所华仁小学(华小)更倾向反对,若按照教育局的审核标準,即会“审视申请学校对主要持份者的谘询结果,以及学校能否合理地回应持份者所关注的事项”,或许这就是被否决的死因。
事实上,名校转制被拒并非首次,著名女校圣保禄中学曾於2013年申请转为直资,当时预计每年学费约2.2万至2.45万元,却遭到家长、校友群起反对,并於同年七月被教育局正式否决申请,成为第一所申请转制失败的传统名校。另一名校圣士提反女子中学亦曾於2013年筹办转直资并展开谘询,因学生、校友及家长极力反对,校方最终在强大阻力下宣布搁置转制计劃。总括而言,学校转制後虽有更大自由度,但同时要顾及不同阶层学生的需要,以免因“贵族化”,吓怕基层学童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