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演者在尖沙咀码头忘我起舞\大公报记者麦润田摄
【大公报讯】记者谢莹莹报道:旺角行人专用区遭“杀街”後首个周末,不少表演者转战尖沙咀码头、铜锣湾、旺角中心附近天桥等地。《大公报》记者昨日在尖沙咀现场所见,码头附近因为表演者增加,行人通道更拥挤,噪音问题更是令附近商户叫苦连天,有报摊老闆形容旺角表演者陆续转移犹如“癌细胞扩散”。新旧表演者间亦出现争位问题,有原尖沙咀表演者被迫离开;有在尖沙咀多年的表演者批评後来者“唔识规矩”。
傍晚时分的天星码头挤满了来自各地的遊客,还有一群带着音箱、麦克风及各种乐器的街头艺人,其中不乏旺角杀街後前来的表演者。
新丁旧人争位争执
对来自旺角菜街的表演者来说,新表演场地最大的不同是表演限时。“尖咀歌舞影”乐队的主唱杨先生告诉记者,在这裏,每个人只能唱最多20分鐘,而且警察不允许收费,因“场地竞争大”,要一早来“霸定靓位”。
在码头的另一边,来自塞内加尔的表演者Kande Mansaly怒气冲冲地收拾自己的乐鼓準备离开,他称因为隔壁从旺角新来的档主不肯与他“Share时间”,交涉失败,他一气之下选择退出,觉得“very upset”。Kande Mansaly口中的档主玲玲则表示,自己只会在开始让出20分鐘予Kande Mansaly,但不同意“唱下停下”,因为“不愿粉丝等候”。
表演者吵得不可开交,惹商户反感。在码头经营报摊的文先生无奈指,狭窄过道要容纳四至五档表演,噪音滋扰严重、行人安全堪忧,旺角表演者陆续进驻简直“係癌细胞扩散”。在尖沙咀表演杂耍三年的林先生表示,新来表演者欠缺修养。
区议员促政府规管
油尖旺区议员孔昭华透露,大量表演者进驻尖沙咀天星码头一带,造成噪音问题之馀,部分表演者更因位置问题衝突。他认为天星码头是交通枢纽,难以负荷过多行人和街头表演,要求政府管理秩序。
另外,由约20档西洋菜南街表演档摊组成的“旺角街头文化协会”拟向康文署争取,定期在九龙公园泳池旁广场表演。康文署回覆查询时表明,公园并不适宜用作定期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