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港青诗人吕牧昀全国诗词赛摘冠:有我在,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

2018-10-29 03:16:14大公报 作者:汤嘉平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吕牧昀是首个夺得“聂绀弩盃”冠军的港人 黄洋港、主办方提供(图)

地理上,香港自古属“南蛮之地”,经济上,近百年来高度商业化,所以一直被标籤为“文化沙漠”。土生土长、21岁港生吕牧昀对此不以为然:“学饶宗颐所说,有我在,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
 
这位香港珠海学院中文系四年级学生,小学已爱上中国文化,定期参加诗社,写诗成为他的日常。牧昀不惜花三年时间研究抗战史,在十八岁时更出版抗战老兵书籍,籲港生多关注中国历史。正是这些日积月累的文史功底,他在有348所两岸四地数千名高校生参加的第四届“聂绀弩盃”全国诗词赛一举夺得冠军,更是历年来首个夺冠的香港代表。
 
“我一开始都係抱住陪跑心态,未想到自己会攞冠军。”当吕牧昀看到五位评委中的头三个都依次亮出写着其名字的牌时,心裏悬着的石头终於放下。“在最后环节补完诗,我就觉得冠军可能会是我。因为我对自己的诗有信心。”吕牧昀即兴以“斜阳飞燕总无愁”结语《小巷》一诗,被认为以景结情、韵味悠长,获得现场评委好评,最终以三比二的票数战胜新疆石河子大学的田弋弓,夺得本届桂冠。
 
亲身访问抗战老兵
 
“聂绀弩盃”大学生中华诗词邀请赛,创办於2015年,今年已踏入第四届,本届大赛以“诵新时代.咏新征程”为主题,香港、澳门及海峡两岸共348所高校数千名学生踊跃参加。吕牧昀在老师启迪下,创作《客至.赴南京夜访抗战老兵》一诗作为参赛作品。“我想通过这首诗纪念抗战老兵,他们的英雄故事应该让更多人知道。”
 
上高中时,牧昀认识了启蒙老师、教中史的袁梅芳。袁老师见老战士与自己父亲是同辈人,同样遭遇抗日战争洗礼,颇有共鸣,认为他们不应被国人遗忘。於是便带领她多届学生,花了七年时间钻研抗战中的“冷门”历史──滇缅战争。
 
牧昀是袁梅芳第二届学生,他曾去西贡採访安徽籍参战女英雄、现已94岁的吴玮。牧昀对吴玮印象深刻。他忆述访问这位巾帼英雄的情景,她虽年事已高,受访时化了淡淡妆容,一头雪白的鬈髮衬着印有岁月痕迹的脸。“她活跃、话多、声大。”墙上挂满各种黑白照,包括她授勳时和后来当演员的照片。吴玮当年被派往第十战区安徽大别山负责宣传工作,她向学生忆述,有次夜裏集体休息时,感觉身边有人挨向她,但因太疲累没有理会,翌日醒来才发现这是先头部队士兵的烧焦尸体。
 
“她说时好平淡,但我们听完都很惊。”牧昀用三年时间採访了三、四个老兵,并蒐集资料协助袁梅芳出书─《中国远征军:滇缅战争拼图与老战士口述历史》。正是这段经历坚定了他日后读文史的决心,大学填志愿时不顾亲朋劝报医、法等“神科”的建议,毅然决然来到中文系。他说,自己是中国人,有义务坚守中国历史和文化。
 
香港不应是文化沙漠
 
然而牧昀亦感慨,香港这座城常被人嘲弄为“文化沙漠”,因岭南地区自古属南蛮之地,近代以来香港更是崇洋媚外、高度商业化,少了些文化气息。他发觉当下不少港人用汉字时“积非成是”,很多汉字读音都读错,甚至导致原本正确的读音被众人遗忘,也是文化丢失的表现。但自己会绝对坚守中国文化与历史的传承,自大二来他每月坚持赴香港浸会大学参加诗社,昨日他亦带着自己写的新诗,与二十多位师生探讨各自诗作。“学饶宗颐所说,有我在,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
 
用文学提升家国情怀
 
记者汤嘉平报道:学生入大学扎堆报医、法、商等“神科”,少人问津的文史专业是否真的“无咩用”?吕牧昀的老师、珠海学院中国文学系系主任莫云汉教授(右图)笑答,眼前固然“神科”用处大,但无文史构建正确价值观,“神科”精英或会危害社会,例如搞“港独”;因此莫云汉冀本港高校中文教育增加古诗词篇幅。
 
提到吕牧昀,莫云汉称他是一个课上沉静、专心的孩子。“成绩一直排在班裏头三名,稳稳定定。”他庆幸自己学生对文史的热爱,同时感慨近年来报文史的学生愈来愈少。他认为,学文史的必要性在於提高文化修养、构建正确价值观,否则即使是“神科”精英,抑或反过来危害社会。对於近年来多间大学的学生会头头鼓吹“港独”,莫云汉直言“有中国文化修养先似返一个中国人。”教育已走上歪路,学生应多接触中国文化以加强民族认同感。
 
“你要读《出师表》才懂得忠,学《陈情表》方悟到孝。”古文是有感情的,莫云汉认为,只要学生愿意品味,了解作品背后的情怀,自然能接受中华传统美德,包括爱国观。因此在港生中文愈来愈差的当下,他呼籲港高校中文教育应增加古诗词篇幅,用文学作品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好过乾巴巴的口头灌输。
 
聂绀弩古典诗词造诣高
 
聂绀弩(1903-1986),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原名聂国棪,笔名绀弩、耳耶、悍膂、臧其人、史青文、甘努、二鸦、澹臺灭闇、箫今度、迈斯等。他是继鲁迅、瞿秋白之后,在杂文创作上成绩卓著、影响很大的杂文大家,他的古典诗词造诣亦极高。曾任香港《文汇报》总主笔、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聂绀弩於1940及50年代在香港出过好几本书,其中一本杂文《寸磔纸老虎》厚144页,收杂写四十多篇。他在〈题记〉中说,这些文章原是香港《文汇报》〈编者的话〉的部分,发表时不署名,到现在出单行本了,才认祖归宗,署名出版。至於书名《寸磔纸老虎》,含义更深:“寸磔”有千刀万剐的分尸之意,“纸老虎”指的是“美帝”;书内文章写於“抗美援朝”年代,全是政治嘲讽之作。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