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九八六年衙前围的太平清醮\网上图片
1726年(清雍正四年)衙前围七约举行首届太平清醮,之后10年一届,从没有间断。衙前围村打醮以“七约”之名举办,“七约”是指衙前围村、沙埔村、大磡村、隔坑村、打鼓岭村、石鼓垄村和衙前塱村。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每次打醮期历时七天,但区内乡村逐一消失后,只剩下衙前围村独力举办。
“七约”是七条古乡村结盟的组织,都在现今黄大仙区内。城市化之下,乡村逐渐消失,后来只剩下衙前围村。据《春秋杂志》799期(1992年出版)“香港旧事随笔”一文中,作者朱石年忆述1936年打醮情景:“在衙前围村门口的池塘上搭棚设坛,各乡父老云集拜祭,祈求世界昇平,民丰物阜,祭坛两旁悬联示:“七日风光应共赏;十年人事又翻新。”朱石年当时14岁,为大磡村村民,他伴祖父同行,跟随抬着天后神像大队巡遊乡村。他在文中提及,每经一条村,均有生果西饼等茶点招待,而且还有屈臣氏沙示汽水饮。
历史学者张瑞威在“衙前围七约太平清醮的历史记忆”一文提及,从学者许舒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进行的访问,打醮巡遊的路线为:“衙前围村开始,先经沙埔村天后庙,至九龙城的侯王庙,再到九龙仔和马头围及附近的北帝庙,再至蒲岗村的洪圣庙,最后返到衙前围村”,从路线之广阔,可想像以往七约太平清醮规模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