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明日大屿”引讨论 方舟:香港应坚持填海造地 策略性开拓土地

2018-11-10 03:16:17大公报 作者:曾敏捷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土地问题让香港失去了很多机会,香港必须汲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坚持填海造地,策略性开拓土地。─方舟

“明日大屿”愿景在社会上引发热烈讨论,“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方舟分析认为,土地短缺是近年香港不少社会问题的根源,中部水域填海不但有助增加土地供应,改善“职住分布”,更重要是大屿山位处大湾区海陆空超级交通枢纽,“明日大屿”愿景有助香港巩固优势、提升竞争力,对香港未来发展“必不可少”。他慨叹土地短缺窒碍青年向上流,甚至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制造两地矛盾,“土地问题让香港失去了很多机会,香港必须汲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坚持填海造地,策略性开拓土地。”
 
港珠澳大桥通车后,大屿山成为通往世界和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双门户”,施政报告提出“明日大屿”愿景,包括填海1700公顷建人工岛、发展大屿山北岸等,当中讨论焦点主要集中在中部水域填海。
 
商舖面积增长远逊需求
 
关注大湾区发展、本身是大屿山发展谘询委员会前委员的方舟,接受《大公报》专访时直言,港人应以更宏观角度看待大屿山发展,“讨论‘明日大屿’不应只局限於人工岛,应放在更大的背景之下看香港的房屋和土地问题。”
 
方舟认为,土地短缺是不少社会问题的根源,他举例2003年“沙士”后内地开放自由行,十年间零售业累积增长190%,但同期零售商舖面积仅有17%增长,两者间的差距造成商舖租金飙升,部分盈利较低、服务社区的店舖,例如餐厅,被迫结业,一些政治上别有用心的人,就故意把问题转化为所谓的两地矛盾。
 
大屿山位处大湾区枢纽
 
“土地问题关系着香港长远发展、能不能保持竞争力的问题”,方舟慨叹,土地短缺不仅造成眼前的住屋短缺,亦令年轻人缺乏向上流的动力,“青年向上流一方面是住屋问题、一方面是职业发展机会,我们要有更多的土地,才能满足住屋需要、发展多元经济,为年轻人创造更多机会。”
 
方舟表示,大屿山位处珠江口东西及南北交通走廊交汇点,是大湾区非常重要的枢纽位置,若能适当发展,对香港发展及提升有重要作用,故“明日大屿”短中期的发展重点会是大屿山北岸,长远则需在毗邻大屿山的中部水域填海造地,为香港提供策略性土地储备,“中部水域填海在回归前已有初步研究,现时虽然发展定位不同,但有关选址是长期研究、酝酿已久的结果。”
 
核心商业区可提供34万职位
 
方续指,“明日大屿”定位为“第三个核心商业区”,政府估计可提供34万个就业职位,有助改善本港职住分布不平衡问题,“现在不少住新界西北的市民要到港岛上班,交通时间长、花费大,既加重个人负担也是社会成本,未来创造就业的功能必须要扩散出去。”
 
对於坊间不少质疑填海财务及工程可行性的声音,方舟认为,政府需多做详细解说,例如香港各方面面对的挑战等,让市民有更充分了解。至於财政安排及应对气候变化,都是技术层面可解决的问题,“建立土地储备不是市道调控手段,香港必须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不论市道好不好,坚持填海造地,策略性开拓土地。”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