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杏林细语\长者吞嚥困难须查因\大公报记者 陈惠芳

2019-05-20 03:17:1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食得是福,但一些长者往往在吞食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及水分。在美国,全年约有一万人因鲠塞窒息而死亡。

  耳鼻喉科专科医生刘伟业(见图)受访时表示,吞嚥困难常见发生在长者身上。过往有统计显示,六十五岁或以上人士中,约十分一人会有不同程度的吞嚥困难。长者身体机能退化是其中一个因素,另外,较常见的是神经运动性问题所致的吞嚥困难,例如患者本身有中风、柏金逊症或其他脑神经疾病等。另一类是机械性障碍所致,例如患者有肿瘤、接受过头颈部手术,或电疗导致肌肉硬化等。

  刘医生说:“长者因身体退化致吞嚥变慢,初期不易察觉征状;要分辨进食慢和吞嚥困难,可留意是否有以下情况:长者进食很难将食物吞下、比一般进食时间更长和吃体积小一点的食物。若出现‘吞错格’,即食物误吞入肺部等,便明显有问题。长者进食越来越少、日渐消瘦,也是吞嚥困难的征状。”

  问到导致吞嚥困难的原因?刘医生称,可以有好多原因,亦没有藥物是纯粹针对治疗。假如是中风令吞嚥时咽喉收紧,可以打肉毒杆菌针,但这个情况并不普遍,只有医生认为有需要才会做。有些藥则反而加重吞嚥困难,例如收鼻水、收乾分泌的藥物,会导致口乾而影响吞嚥,故此为长者开藥需分外小心。

  若长者未能满足口腹之慾,刘医生直言会影响长者的情绪,因为进食不了已不开心,逐渐消瘦对情绪不好,并会造成恶性循环,长者不愿进食,身体消瘦并愈加萎缩,令机能进一步恶化。若要提升长者食慾,先要了解他们吞嚥困难和食慾不振的原因,例如是口乾、无牙、功能性还是阻塞性问题,因此应先问病历,以及做吞嚥、口腔及食道等检查,因为吞不到东西,人便不会想进食。若是因肿瘤引起便需动手术,而胃酸倒流则需要开藥处理;若是食道收紧,可能要像“通波仔”般撑大食道。不过,长者若能定时用餐,身体便会定时释出胃酸,从而产生饿意。另外,环境也有影响,长者若有他人陪膳,心情好点便会愿意进食。同时,长者应吃一些比较细碎的食物,若他们不能吞咬,可吃糊状食物。

  如长者突发被食物鲠到,刘医生称,第一时间应协助长者从口腔把鲠到的食物取出来,可用手或箝等工具;另一方法是用“腹部衝击”急救法,即站在长者后方,双臂伸向长者前方胃部位置抱紧拳头,再持续按压胃部,让长者吐出异物。长者吞嚥情况持续恶化,除了会导致营养不良外,抵抗力亦会变差,若身体出现炎症,便较难康复,因此需找出吞嚥困难问题根源,对症下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