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消委会报告\13款含致敏防腐剂洗手液愈洗愈痕

2019-07-16 03:23:3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洗手咪乱用洗手液、食喉糖也要慎择!消费者委员会检测发现,市面上近40%洗手液含有可致敏防腐剂,当中三款含量高於欧盟及内地规定上限,可导致皮肤痕痒及皮肤炎。至於喉糖声称可纾缓喉咙痕痒、还可杀菌,但消委会发现其糖含量与一般糖果无异,若按食用建议进食喉糖,糖分摄取量几乎接近世卫建议的每日限量一半,经常大量进食喉糖更可导致蛀牙及肥胖等健康问题。\大公报记者 谢进亨

  消委会最近调查了35款洗手液,售价介乎12至275元不等,结果再次证明价格与质素并无必然关係。首先,检测发现13款洗手液含可致敏防腐剂“甲基异噻唑啉酮”(MIT)或“甲基氯异噻唑啉酮”(CMIT)。当中,两款“威露士”洗手液的MIT含量高达0.0054%,较欧盟最新规定上限(0.0015%)高出2.86倍;至於“佳之选”洗手液MIT及CMIT混合物总量,高达0.00307%,亦远高於内地及欧盟标準。

  其次,测试发现五款洗手液样本检出游离甲醛,释出量由0.0066%至0.04%不等,全部符合内地及欧盟规定,惟“佳之选”并无标示相关成分。过敏者接触到低剂量甲醛,亦可能引致皮肤产生不良反应,如过敏性接触性皮肤炎、痕痒、红疹等。

  三款杀菌率不足40%

  至於坊间洗手液标榜具备杀菌、除菌等功效,消委会是次参考欧洲标準,评估各样本杀灭金黄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效能。结果发现,15款抗菌洗手液样本中,三款样本杀灭率不足40%。其中“万宁”抗菌洗手液杀菌效最为逊色,金黄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杀灭率分别只有81.1%和31.2%。

  消委会研究及试验小组主席谭凤仪称,相比一般洗手液,抗菌洗手液为消费者带来额外健康的好处有限。海外研究曾指出,过度使用抗菌剂,可能导致细菌出现抗藥性。

  香港医学会会董及皮肤科医生陈厚毅提醒,部分人对防腐剂或抗菌成分过敏。使用过多洗手液或洗手过度频密,或会过度去除皮肤上天然的油脂屏障,增加刺激皮肤和乾燥等问题。建议消费者洗手后选用适当的润手霜作预防。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