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第19届消费权益新闻报道奖,大公报荣获文字组别(调查报道)银奖和文字组别(新闻/特写/评论)铜奖。左起赖振雄、李雅雯、林定国、邱腾华、谢进亨、李卓燊 大公报记者林良坚摄
【大公报讯】消费者委员会昨日颁发第19届消费权益新闻报道奖,《大公报》凭《药房黑幕系列》、《纳米共创空间系列》报道,分别夺得文字组别(调查报道)银奖和文字组别(新闻/特写/评论)铜奖。
今年参赛作品达274份,数量是过去10年新高,反映竞争非常激烈。《大公报》获奖的两个组别“调查报道”及“新闻/特写/评论”,分别有46份及79份作品,竞逐六个奖项。
揭药房黑幕 探索纳米家居
在“调查报道”组别夺得银奖的《药房黑幕系列》,《大公报》记者经过深入调查,踢爆无良药房涉嫌违法滥售处方药,甚至公然出售可当作毒品的“白瓜子”,进而剖析药房驻场药剂师监督制度漏洞百出,“药坊”、“药妆”涌现市面肆意违法售药,令药房声誉受损。该系列报道在去年六月刊登后,警方迅即联同卫生署人员采取行动,突击搜查西九龙区多间药房及药店,在11间店铺拘捕14名男子,缴获大批疑属“第一部毒药”的药物,以及约300支无牌药剂,为社会除害。
在“新闻/特写/评论”组别获铜奖的《纳米共创空间系列》,报道内容环绕香港居住空间不足衍生的种种问题,有?房户在家中连洗衣机也无法安装,被迫深宵光顾自助洗衣店等候衣服乾透,也有家庭为求腾出家居空间,只能购买袖珍电器,选择懂得变形的家具,揭示在高楼价、高租金社会下衍生的民生怪现象。
显示报道深得大众认同
出席颁奖礼的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邱腾华表示,消费权益新闻与生活息息相关,获奖代表报道得到市民大众认同。他形容,保护消费权益是一举三得的事,消费者得到保障,商户可藉此建立良好品牌形象,并能提升整个城市的声誉。
消委会主席林定国表示,随着社会急速蜕变,消委会不断与时并进,积极回应经济、社会和科技各项新趋势带来的挑战,期望各大传媒继续支持,为消费者权益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