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消委会报告/揭杂志当步行 智能手表“低能”

2020-01-16 04:23:3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消费者委员会踢爆智能手表的数据不能尽信。据一项研究测试显示,本港市面有售的11款智能手表及运动手环,部分的估算数据与实际有明显差异,步数误差竟高达59%,卡路里消耗误差更超过70%。消委会指,智能手表单凭手腕的动作估算,如或把閒坐观看杂志不停翻页误当成步行,因此运动数据并不专业,只适宜作参考用途。各样本中,“1400元有找”的华为智能手表是性价比首选。/大公报记者 谢进亨

  据市场调查显示,近年愈来愈多消费者以运动健身为理由,佩戴智能手表并配合手机应用。去年第二季全球销量达1230万隻,按年升43%,推算全年销量势突破5000万隻,当中以苹果最热门。

  瘦身尽信数据 随时被误导

  国际消费者研究及试验组织是次委讬英国一间大学进行试验,测试样本大多是去年初出售的型号,当中11款在港有售,包括九款售1298至5699元的智能手表,以及两款分别为598元及898元的运动手表/手环,但无包括苹果产品。测试结果发现,仪器表现及价格无绝对关係,贵未必好,而量度数据更有明显偏差。

  是次测试将智能手表,与专业测量器材的数据作比对,发现样本估算运动消耗的卡路里表现不理想。步行、跑步、踏单车及日常生活中,以踏单车的误差较大,例如Mobvoi TicWatch C2数据低估72%,表现未如人意。若消费者用装置量度运动的瘦身效果,随时被误导而感到气馁。

  近五千元货色 步数偏差达59%

  量度步数方面,六款产品估算的模拟日常生活步数有偏差,大部分是估算高过实际表现,分析估计,日常生活包含没步行但有手部动作的活动,如把閒坐观看杂志不停翻页误当成步行。其中,售4580元的Polar Vantage V,数据高估达59%。此外,在迂迴及未能接收GPS卫星信号的路段,量度的步行及跑步距离,亦可能出现较大偏差。

  消委会提醒,智能手表间接透过收集手腕动作数据估算,并非由专业测量仪器量度,令準确程度容易偏差,只适宜作参考用途。续航力方面,所有样本充满电后,可使用时间相差近10倍,由1.5天至16.3天不等,时常佩戴手表的用家须加以注意。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