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消委会报告/消毒酒精含甲醇 长用恐慢性中毒/大公报记者 谢言

2020-04-16 04:23:3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酒精可消毒,也可令人中毒!消费者委员会测试发现,坊间消毒酒精良莠不齐,约25%产品含有工业用酒精甲醇,长期吸入会慢性中毒,更可引致失明甚至肾衰竭。此外,测试亦发现超过75%产品“夸大”其酒精浓度,最离谱的一款产品,声称浓度达75%,实际仅得62%,杀菌效能成疑。

  消委会上月11至13日,分别在全港六区藥房,购买24款消毒酒精,售价悬殊,每支由9至98元不等。结果发现,13款产品成分标示为异丙醇或乙醇。余下的11款产品则未有明确标示,仅以“消毒火酒”、“酒精”等字眼标示,有鱼目混珠之嫌。此外,六款消毒酒精更含有甲醇,浓度由0.007%至0.0336%(详见表)。

  损中枢神经可致失明

  消委会研究及试验小组主席谭凤仪称,甲醇是一种含有毒性的有机溶剂,透过皮肤进入人体后可导致中毒、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眼部损害及代谢性酸中毒,长期吸入甲醇更有可能导致失明和肾衰竭。参考世卫建议,一个重70公斤的成年人,一天不能摄取超过35毫克的甲醇。上述测试中甲醇含量最高的样本计算,每日摄入约104毫升才会超出世卫的建议标準。

  或违《消费品安全条例》

  谭凤仪提醒,有关产品虽然不会引发急性中毒,但若用作洗伤口,酒精有机会直接进入血液。此外,市民若利用消毒酒精自製搓手液,或用作日常家居清洁,摄入分量随时增加,故不宜掉以轻心。本港目前无相关法例,但甲醇属有害物质,商户销售相关产品,有机会触犯《消费品安全条例》,相关测试结果已交海关跟进。

  谭凤仪又称,世卫建议,一般医护使用的消毒液,酒精浓度应为60%至80%才能有效杀菌,要留意的是酒精浓度过高,并不代表有效。是次测试发现,16款样本浓度少於75%。甚至有产品仅得62%。相反,一款产品则高达95%,反映产品质素参差,生产商应尽快改善。

  消委会总幹事黄凤嫺指出,消费者难以分辨购买的消毒酒精所含成分,呼籲市民切忌用坊间流传的测试方法,如透过嗅出酒精气味或用火烧等。若怀疑酒精有异常应即停用,安全为上。

  此外,部分产品樽身设计与饮用水极为相似,必须小心勿误喝,消费者应尽量到有商誉店舖购买产品,留意包装上的资料说明,包括生产日期及有效日期。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