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食环署气压捕鼠器零成效 夜视镜或涉私隐

2020-08-23 04:23:2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夜视摄录机及热能探测摄录机仍在测试中

  【大公报讯】记者方学明报道:巨鼠吓坏人,食物环境衞生署早於2018年,就防治鼠患进行科技项目测试,涉及三种技术,其中气压捕鼠器在测试中未能捕获鼠隻,已被放弃引入。该署并在多区后巷装设热能摄录机追踪鼠踪,亦透过新的毒鼠饵及捕鼠夹测试,希望加强捕鼠效果。惟立法会议员质疑署方行动成效,希望他们不只监测,还要实际行动。

  食环署於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在深水埗、黄大仙、荃湾区的食环署公众街市,进行气压捕鼠器测试,其间未捕获鼠隻。食环署在提交立法会的文件称,测试结果显示有关科技未能在本地的环境下提升灭鼠的成效,因此该署不打算引入该类型捕鼠器。

  第二种科技是夜视摄录机监察系统,透过人工智能分析技术,辨识夜视摄录影像中的鼠隻,监察鼠隻的活动範围和活跃程度,从而更有效放置杀鼠剂及捕鼠器。食环署於2019年4月至7月,在九龙城及旺角的公众街市及后巷,装置该系统,结果显示技术可準确辨识鼠隻及追踪活动情况,但食环署称,若要在日常运作广泛应用,需安装相当数量的夜视摄录机,或涉私隐问题。

  第三种科技是热能探测摄录机监察系统,测试结果与夜视监察系统相若,不会摄取人面影像。食环署计劃在全港各区进行两期目标小区灭鼠行动时,同时安装热能深测摄录机分析,以量化及检视行动成效,再制订长期使用技术的策略及範围。

  此外,食环署正测试一款含食物味道的有毒鼠饵,会否对传统鼠饵更吸引老鼠,以及在六个公众街市试用一款新鼠夹,新款鼠夹设计较传统鼠夹更灵敏,料可增强捕鼠效果。

  立法会议员葛珮帆质疑当局只监察,没具体灭鼠计劃。

  立法会议员柯创盛亦认为,食环署虽试用新科技灭鼠,但未见成效,质疑成效及执行能力是否有问题。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