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塔门寸草不生,流浪牛觅食困难,部分更直闯帐篷,见有胶袋就探头取食物。
位於西贡以北的塔门,近年成为市民的离岛遊热点,惟该处的大草地随着遊人日增而严重沙漠化,寸草不生,20多隻以岛为家的流浪牛过着食无草、饮无水的生活,被迫向岛上遊人讨吃。牛隻在饥不择食下,经常出现将食物连同胶袋吞下的情况,大屿山和塔门分别发生牛隻长期吞胶袋造成肠道阻塞惨死事件。牛义工团体批评政府流浪牛政策多年来没有进步,任由流浪牛自生自灭,受尽折磨,当牛生病或受伤时,往往便遭人道毁灭。流浪牛的惨况令不少市民痛心,纷纷发出“救救流浪牛”的呼声。\大公报记者 盛德文(文) 调查组(图)
疫情下市民无法离港玩乐,亲近大自然的郊遊成了潮流。塔门是近年最受遊人欢迎的离岛,蜂拥而至的遊人和露营者,把塔门弓背山坡的大草地践踏得寸草不生。岛上20多隻食无草、饮无水的黄牛,转而向露营者和遊人讨吃,有牛隻因长期吞下食物胶袋,导致母子先后双亡,也有牛隻因讨吃惹人讨厌而被追赶拍打泼水,甚为可怜。
三月中旬,大公报记者连续在周六和周日到访塔门,发现每日都有大量遊人登岛行山紮营,在弓背的“山顶观景亭”对开大草地挤满了露营、放风筝和野餐的遊人,露营的帐篷多达50至60个;每逢公众假期,岛上的遊人和露营者更多。
闯露营帐篷觅食遭驱赶
20多隻无草可食的黄牛散布在弓背山头各处。部分黄牛遊走在遊客和露营者之间,不断伸长条颈向遊人讨食,有的更直闯帐篷,逐个帐篷搜寻,见有胶袋就探头取食物,有遊人来不及收回食物,便即时被牛隻一口咬走吃掉。找不到食物的牛隻,在各个帐篷间转来转去,赖死不走。也有牛隻饥不择食,把抢来的公仔麵连包装袋一併吞下,最后因无法咬烂胶袋而吐出。
在牛隻不断探营掠食中,有市民被吓得惊慌跑出帐篷,也有人脱下鞋子驱赶牠们。其间一隻成年大黄牛突然直闯帐篷内觅食,吓到内裏的两名女子及三名小童不知所措;有女士脱下长衫,大声呼喝驱赶不断进逼的“掠食者”。也有带同宠物犬的遊人,任由狗隻追吠牛群。人喧、狗吠加上牛的嘶鸣,乱作一团。
塔门草地沙漠化严重困扰牛群生活,在饥不择食和遊人长期餵饲下,牛群生活习惯改变,转而向遊人及到附近垃圾桶觅食,悲剧由此而生。今年一月,有母牛疑吃下过量胶袋和垃圾而死亡,遗下的小牛牯亦在上月离世。
渔护署:收集数据后拆牛颈箍
本月中旬,有爱护动物人士发现在西贡创兴水上活动中心外的大草地,一隻耳牌编号“531”的黄牛被渔护署戴上装有GPS的粗大颈箍。该黄牛被戴上颈箍后,经常摆动头部及靠向树木摩擦颈部,似欲挣脱颈箍。黄牛又常流泪不止,精神萎靡不振且日渐消瘦。渔护署被质疑漠视牛隻情绪和健康,引起爱护动物人士不满和全城关注。
多名网民因此致电或电邮渔护署,要求解下黄牛的GPS颈箍,渔护署於fb更新牛隻情况时指牠活动自如,但会尽快完成数据收集,替黄牛拆除颈箍。渔护署回应《大公报》查询时表示,现时全港只有“531”一隻黄牛戴上相关GPS颈箍。该颈箍涉及一项由该署及机电工程署合作的试验计劃,以“物联网技术”侦测野外牛隻位置,凭藉相关技术,协助进行“牛隻数量及分布普查”;了解部分牛隻的行走路线及逗留地点,据此制定相关措施,以减少涉及牛隻的交通意外,保障牛隻安全及福利。完成数据收集后,署方会为相关牛隻拆除追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