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爱国学校巡礼/培侨中学 培育英才

2021-04-04 04:24:3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培侨中学坚持培养爱国人才,许多学生学有所成后,都积极参与祖国建设。图为校方邀请驻港部队到校为学生演示升旗仪式。

  位於北角宝马山上的培侨中学,在香港办学已经有75年历史。学校由一批爱国人士创办於1946年、即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不久,由创办之初主要收取东南亚的华侨子弟,到1949年后逐渐以本地学生为主。学校致力於培养学生成为新中国的建设力量,许多学生学有所成后,积极参与祖国的建设,成为贡献社会的人才。展望未来,学校会坚持做好培养国家未来接班人的工作,“希望他们有爱国之心,建设祖国,这是很自然的事。”\大公报记者 韩玉琼

承受政治压力 首批学校升国旗

  培侨中学校长伍焕杰接受大公报记者访问表示,培侨中学的创办与发展,与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是紧紧相扣的。1949年,新中国成立,培侨中学是第一批在校内举行升旗仪式的学校。当时在殖民政府管治下的香港,要升起五星红旗,面对极大的政治压力。港英政府一直打压培侨中学的发展,学校培养出的学生,有许多都回到内地读大学,并且在毕业后直接参与内地的建设,为国家贡献力量。

  说到培侨中学的校友参与国家建设,其中令培侨人深感自豪的水稻遗传学家、中科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卢永根,就是第二届校友。他於1948年回内地读大学,参加工作,献身新中国的建设,是感动中国人物得奖者。

  伍焕杰校长说,学校致力培养认识祖国,建设祖国的人才,但在港英政府的殖民管治下,爱国学校必定受到各种打压。当时港英政府不让培侨中学的学生进入公务员系统,不可考教师文凭,严重打击培侨中学的教学质量。培侨中学就培养自己的学生成为老师,他说,有校友毕业后到内地读师範学校,最后回母校当老师。

坚定办学理念 培养爱国报国心

  在这麼艰难的情况下,培侨中学还开办了不少分校,甚至夜校,坚持培养爱国人才,有很多中资企业的人才都是培侨校友。“培才思报国”,就是培侨中学办学的理念,希望学生在定立自己的人生目标的同时,思考报效自己的祖国。

  伍校长提到,培侨曾有这麼一段历史,第二任校长杜伯奎於1958年被港英政府无理递解出境。其中一个原因,是港英政府认为这位杜校长在校内进行爱国教育。“在中国人的地方,进行爱国教育,港英殖民政府不接受”,港英的行径更令当时的校长、师生难以接受,更加激起大家的爱国之心。

  在新中国发展进程中,培侨校友在国家“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各个发展阶段,都积极参与,没有缺席。伍校长接连举了好几个事例,在“站起来”阶段,培侨中学的校友在新中国成立早期,已经回内地参与祖国各方面的建设。培侨中学在北京、广东都成立了校友会。在“富起来”时代,培侨中学的校友拿着资金,到内地办企业,例如杨金溪校友,在东莞办了一间印刷厂,引进了先进的印刷技术。另一位校友李咏怡,近年引进先进的环保技术,处理垃圾焚烧发电……此外,培侨中学亦有校友在内地大学做科研的工作,协助国家发展。

  伍校长说,培侨中学的校友有报国之心和报国之情,而他希望培侨的学生在读书时期,可以立下报国之志,学有所成后为社会作出贡献。培侨中学注重爱国教育课程设置,会在不同的课程和学校活动中,加入关於国情认识,民族历史发展的知识。

全方位学习周 加深对国家认识

  在培侨中学的全方位学习周,全校学生都会参与不同主题的活动。例如中一学生会有军训活动,包含了强身健体和国家安全的观念,活动会邀请嘉宾演讲有关国家安全,邀请驻港部队到营地教授学生,亦安排学生到军营参观。中二学生会进行劳动学习,体验劳动、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中三学生会有团队训练,历奇训练。因应近年国家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四学生会到大湾区城市的姊妹学校参观交流,亦会参观创新科技的企业。中五学生会到中国远一些的特色城市,了解国家的发展。

  此外,培侨中学一以贯之地注重校内升旗礼,每逢星期一都会进行升旗仪式。伍校长指出,青少年是国家发展的未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做好培养国家未来接班人的工作,“希望他们有爱国之心,建设祖国,这是很自然的事。”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