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医健事/伊院“植入心瓣手术” 12年救250长者

2021-08-16 04:23:3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血液正常流动除了靠心脏收缩压力,亦靠心瓣防止血液倒流,但人年纪愈大,心瓣可能退化及钙化,引致“主动脉瓣狭窄”。较年轻的长者可透过传统开胸手术治疗,但七、八十岁高龄长者不适合开胸,伊利沙伯医院于2010年引入“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经过十多年经验累积,手术变得纯熟。258人在伊院接受手术,成功率99.6%,拯救及延长250多名长者生命。现时玛丽医院、沙田威尔斯亲王医院亦提供服务。

  现年88岁的陈伯,11年前接受TAVI手术,是香港首位接受该手术的长者。

  2010年有一天,陈伯如常往九龙公园游泳池,但在行上斜路时,感到气促。他觉得不妙,于是到伊院求诊,检查证实是心脏衰竭,超声波检查显示有严重主动脉瓣狭窄及左心室功能受损。当年他已77岁,评估认为不适合做开胸手术,故采用微创TAVI手术,植入心脏起搏器,至今左心室功能良好,“无佢哋(医生)我可能已经唔喺度,呢11年我好健康,无副作用,病痛亦少。”

  伊利沙伯医院内科(心脏科)顾问医生及心脏科主管李耿渊表示,约4至5%长者有心瓣疾病,病征包括气促、心绞痛,严重更会突然不省人事;成因主要是心瓣退化及钙化、风湿性受细菌感染,以及先天只有二叶瓣等。TAVI人工心瓣以牛或猪组织制造,适合不宜开胸患者。

  原理近似“通波仔”

  TAVI手术原理与“通波仔”相似,导管由大腿动脉进入,沿血管到达主动脉心瓣位置,在X光影像引导下,将“微创支架”连同“人工心瓣”放到狭窄的位置。支架充气会令狭窄的心瓣扩张,这时将人工心瓣置入取代旧心瓣,当人工心瓣开合正常,便可移走导管。

  截至今年6月,伊院处理258宗TAVI手术,平均年龄81.2岁,成功率99.6%;今年至今做大约30宗手术,预计下半年做约30宗。患者两年存活率提升至85%,五年存活率升至75%;与十年前比较,手术不论团队人数、麻醉方式及卧床时间,均有显著改善。 大公报记者方学明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