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网传涉疫苗来电盗银行资料 专家指属谣言

2021-10-03 04:25:5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大公报讯】记者伍轩沛报道:一个“冧把”就可以将支付平台甚至银行资料盗走?网上近日流传新诈骗手法,声称骗徒致电市民查询是否已接种新冠疫苗,若依照来电指示按数字键回答问题,手机便会被屏蔽荧幕,常用的手机支付平台资讯也会被盗走。香港电脑保安事故协调中心表示,暂没收到有关诈骗举报。IT专家估计是网上谣言,因为单凭手机的声音功能,不可能盗取资料。

  该则网上流言声称,有人接到来电查问有没有接种疫苗,声称“如果已接种疫苗,请按1;如果还没打过疫苗,按2。结果按了1,手机被屏蔽了,常用的PayMe和网上银行资讯都被转移了。这是诈骗的新手法。请大家一定注意不要上当”。该讯息并呼吁“大家积极转发到各村(社区)和亲朋好友群里,个别社区已有人上当了,请大家当心!”

  据了解,类似的讯息八月时已在台湾流传,当地的专家辟谣指,仅透过电话来电植入病毒不太可能。

  香港电脑保安事故协调中心回应《大公报》查询时表示,暂时没有收到有关疫苗注射情况的诈骗举报。就本港近日网上流传的疫苗诈骗讯息,该中心说,若是只按数字键,手机被入侵的机会很微。

  仅声音功能无法窃取资料

  智慧城市联盟荣誉会长杨全盛向大公报记者表示,相信网上流传的疫苗诈骗讯息极大机会是谣言。他解释指,电话来电是使用手机的声音功能,即使是录音电话,也无法动用到手机内任何内存、程式及软件,因而无法窃取资料。

  杨全盛说,窃取手机资料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透过可疑程式入侵用户手机,另一种是市民浏览可疑网站时被病毒入侵手机。他建议市民不要使用能获取手机限权的可疑应用程式及网页,同时注意及时更新手机系统和应用程式,防止骗徒有机可乘。

  公务员事务局回应《大公报》指,市民若收到来电查询个人疫苗接种纪录,或表示疫苗预约或接种纪录被取消,甚至索取市民的个人资料或银行账户资料,必须提高警觉,切勿跟从任何指示,并应致电“防骗易”咨询热线18222查询。发言人强调,政府部门致电市民跟进有关疫苗预约或接种事宜,一般会提供资料核实双方身份,不会以预录语音形式致电市民。

  香港电脑保安协调中心呼吁市民,小心核实接收到的任何讯息,不要随意打开任何连结或附件。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