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金管局将加速发展“商业数据通”,并拟于明年投入运作。
行政长官在施政报告中透露,香港金融管理局将加速发展金融数据基建设施“商业数据通”(Commercial Data Interchange,简称CDI),并拟于明年(2022年)投入运作,相信有助解决中小企长期面对的融资问题。银行业人士表示,政府善用科技支援实体经济,有助满足中小企的融资需要。\大公报记者 柴 进
授权共享营运纪录
便利银行审批贷款
中小企在香港实体经济担当不可或缺的角色,但不时面对资金周转困难。行政长官在施政报告内指出,目前贸易流程以纸本为主,各种商业数据分散储存,银行难以收集和核实资料。当银行无法根据企业最新营运或财务数据以处理信贷评估,可能要求企业提供物业等作抵押品以减低信贷风险,以致中小企长期面对融资困难的难题。
金管局构建平台 明年投入运作
政府认为可透过善用数据提供解决方案,亦即金管局构建中的商业数据通。根据金管局早前公布的资料,CDI的首阶段概念验证(Proof of Concept,简称PoC)已于去年底完成;今年展开第二阶段PoC研究,预计于年底推出试点项目;而施政报告进一步披露,CDI“预计明年投入运作”,为本港中小企带来好消息。
降低洗黑钱风险
商业数据通的特点之一,是由数据所有者(data owner,例如中小企)按其意愿将自己的“数码足迹”与银行分享。行政长官表示,CDI可统一对接银行,企业能通过这个平台授权付款系统、公营机构或公用事业公司等服务提供者向银行提供数据,让银行对企业的营销状况作出更准确的预测,有助“减低企业提供抵押品的需要”。
金管局去年11月在介绍CDI的设计时说,“数据为本”是金管局推动香港银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金融科技策略。如能善用数据,小型进出口商亦同样受惠。举例说,透过CDI,进出口商可以授权贸易服务平台,让银行获取其贸易数据,帮助银行了解企业的贸易对手,令企业更容易以较低的借贷成本获得贸易融资,同时亦有助降低洗钱风险。
渣打银行(香港)响应并参与CDI的PoC研究。今年6月,渣打宣布与香港货品编码协会合作,渣打透过协会的B2B(商业对商业)电子商贸平台“通商易”(ezTRADE),能直接取得实际的营业数据为企业作信贷评估,解决中小企因资源问题未能提供全面财务资料的困难。
“通商易”是本港最大的B2B商贸平台之一,创建至今已经20多年,每年处理超过2000万笔电子交易。平台储存了同一企业与不同贸易伙伴的电子交易数据,从电子订单、发票、汇款通知、出货指示等资料都一目了然。当银行获得企业客户允许后,便可掌握更全面、更详尽可靠的实时营业数据,加快信贷评估及批核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