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济公文化节开幕 展览设导赏

2021-11-22 04:26:5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济公庙内摆放了虎头门,传说信众通过虎头门可带来好运。

  【大公报讯】记者邵颖报道:疫情回稳,不少民间活动恢复举办。去年因疫情而改以网上进行的国际济公文化节,今年将部分公众活动移师上环太平山街济公庙举办,冀保育济公文化。学者说济公“乐观豁达”“治病救灾”的形象,在当前疫情之下,富有时代意义。

  济公文化在香港最早源于湾仔,2009年起,国际济公文化协会及东井圆佛会每年都在济公诞期间筹办济公文化节,今年是济公文化节首次于上环济公庙举行。现时庙内的济公神像原位于湾仔迪龙里的一间私庙,后因区内重建需要而进行清拆,在东华三院的帮助下,于1990年迁至现址。

  每逢过年供奉者大排长龙

  珠海学院香港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游子安说,济公信俗与香港社会的成长息息相关。其中之一契神,便是父母为求子女健康成长而安排子女给济公作契子女。庙宇会要求父母带子女到庙宇祈求,并以掷筊决定济公是否同意收其为契子女。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信众会带下一代前来上契予济公。据介绍,过年时,前来济公庙供奉的人流排到街角仍需拐几个弯。

  与其他神灵严肃的形象不同,济公的形象生动活泼、积极豁达,且有“治病救灾”的信俗,明清时已有祭拜济公纾缓瘟疫的历史。游子安介绍,明清时期,香港爆发瘟疫,唯有供奉济公像的湾仔地区几乎未受影响,于是便有市民祭拜济公像,结果真的得到纾缓。他说,在疫情的时代背景下,济公的形象能给人带来一定的精神力量。

  即日起至12月21日举行

  济公传说已于2006年被列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而尚未进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仍有诸多资料准备工作有待完成。“2021国际济公文化节”设有济公文化展览及导赏,信俗及文化展览活动由今日起至12月21日期间举办,望提升市民对济公文化的了解。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