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维港泳主办单位关注《大公报》报道有关参赛泳手对救生艇废气的意见,承诺会作出改善。
体坛盛事维港泳今早举行,《大公报》昨日专题报道维港泳救生艇喷废气,影响泳手健康的问题。有历届参赛泳手认为,赛道侧的救生艇排出的废气弥漫赛道水域,刺激泳手呼吸,令人感到窒息,建议救生艇采用清洁能源,并应设于下风位,避免废气吹向泳手,影响健康。
主办单位中国香港游泳总会会长王敏超关注《大公报》报道,昨日承诺会作出改善。他说已安排在今早赛事开始前,实地巡视比赛场地,安排机动救生艇停泊在远离泳手的下风位,日后亦会改善救生艇能源问题,务求更加环保。/大公报记者 梁淑贞
新世界维港泳因新冠疫情停办两年,今年复办,有1500名泳手报名参加。今日早上八时许开始比赛,泳手在湾仔金紫荆广场公众码头下水,以九龙尖沙咀星光大道为终点,全程约一公里。
有历届参赛的渡海泳手日前透过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向维港泳主办方建议,本次比赛的救生艇和保障船最好使用清洁能源。若必须使用燃油动力船,也希望把船布置在下风一方。
日后尽量配合环保
有资深泳手指出,以往每次比赛,主办机构都会安排救生员和救生艇以保障运动员安全,这些艇被安排在赛道两侧,但船只排放的废气弥漫整个赛道水域,刺激到运动员的呼吸系统,令人有窒息感。泳手建议今年维港泳比赛安排清洁动力船作救生艇;若只能使用燃油艇,也希望安排在赛道下风一侧,如此可避免运动员在渡海过程中吸入燃油废气。
赛事由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冠名赞助、中国香港游泳总会(泳总)主办。泳总会长王敏超昨日回复《大公报》查询时表示,他本人亦游泳,以往不太觉得救生艇的废气会影响泳手,但他关注《大公报》报道的泳手意见和建议,会亲身巡视并安排救生艇集中在下风位,避免救生艇产生的废气吹向泳手。王敏超又说,要有机动救生艇戒备,万一有泳手遇溺时,可迅速应对危机。
王敏超说,今日会安排100艘船在比赛现场,独木舟的位置会较接近泳手,救生艇的位置则会远离泳手,亦有支援艇和物资艇,参与救援人员超过200人。他表示,比赛时若有大风浪或危急情况需要疏散,或者有泳手未能游毕全程、偏离赛道或有危险时,便出动可载200人的支援艇“执人”上船。
大会外判救生服务选用的救生艇,以电油为燃料,有专家建议可考虑用电动的水上电单车,减少碳排放。王敏超回应说,日后会考虑,尽量在环保方面配合。
14岁泳手倡用洁能
首次参与维港渡海泳的14岁少年泳手黄圳男,昨日接受《大公报》访问时表示,加入泳队三年,为渡海泳备战练水半年,希望争取游海的经验,对今日的比赛抱着既期待又兴奋的心情。他透露,今年初在大环山海边散步,嗅到船只的废气,觉得难闻,认为渡海泳有不同年龄的人参加,他赞成救生艇应放在下风位,最好改用清洁能源,以免参赛泳手在赛事期间吸入废气,对身体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