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话你知/索K易坏脑 后遗症多箩箩

2021-12-26 04:25:4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警方昨日公布破获有纪录以来最大宗的8.4亿港元怀疑氯胺酮(K仔)案,令人关注K仔在本港市场是否再度流行,荼毒青少年。有医生表示,不少青少年误以为K仔的成瘾性较低,少量服用K仔,更可以体验脱离现实的幻觉世界(俗称“K-land”)但这是大错特错,一如其他毒品,服用K仔也会成瘾,当毒瘾加深而增加吸食的剂量后,很容易会堕入俗称“K-hole”的状况,会容易感到惊恐、没有反应、说话困难等。

  他又指出,一般吸食K仔的人都会出现后遗症,例如对大脑造成创伤,导致记忆力衰退、认知和协调能力受损;焦虑、抑郁甚至思觉失调;令肝脏和心脏机能受损。其中最明显的,莫过于出现泌尿系统的问题。

  “曾经有一名长期‘索K’年轻人,令其膀胱纤维化,由于膀胱已失去弹性,引致尿频甚至失禁,最终要切除整个膀胱,意味要一世使用‘尿袋’。”虽然及早戒除“索K”或能令膀胱功能有所改善,但仍难以令膀胱完全回复原状,所以K仔“一次都唔好试”。

  大公报记者黄浩辉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