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硕果仅存/全港唯一女工匠 守业半世纪

2022-01-17 04:24:3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何秀湄13岁入行成为麻雀工匠,她将一生奉献给事业,令人钦佩。

  曾经的辉煌逃不过岁月洗礼。另一间位于红磡宝其利街唐楼梯底的金发麻雀,其第二代传人何秀湄(湄姐)是现今手雕麻雀硕果仅存的女师傅。

  这间毫不起眼的小店,残破的墙上饰柜贴满了湄姐发黄的家庭照和客人的感谢信,手工雕刻的“持之以恒”麻雀牌,成为湄姐守业乐业的写照。

  “呢行唔会发达但饿不死人。”从事手工麻雀半世纪的湄姐感慨地表示,手製麻雀做工繁复考究,需时长、成本高,每副手工麻雀都有其生命和内涵价值,与机雕麻雀副副一模一样、看上去冷冰冰,完全不同。

  “我爸爸以前在中环威灵顿街当手製麻雀舖的‘大掌柜’,后来自立门户,买了这个舖位。”湄姐说,1962年全家六口搬到红磡,过着前店后舖的日子,“当年我五岁,那时红磡非常热闹,满大街小贩,行两步便是‘大厂’黄埔船坞,是小朋友玩游戏的好去处”。

  手製比机製贵五至十倍

  60年代,香港兴起打麻雀,油尖旺、红磡开了不少手製麻雀店,“当时爸爸忙接单,根本没时间教我,我13岁时跟店内师傅学师,没想到一做就是一辈子。”湄姐感叹地说,“麻雀本身耐用,一副牌可用十几二十年,呢行不能大富大贵,只够揾两餐温饱。”因材料成本高,即使较平的材料,湄姐的手製麻雀最平也要卖近3000元,好料则卖5000至6000元,比机製的贵五至十倍,手製麻雀已非普通耍乐用品,“嚟买啲客,大多数都是用来收藏和纪念”。

  湄姐表示,年轻时一天可雕两副牌,最风光是80年代,月入8000元超过好多白领。

  不过,随着电脑机雕逐渐取替手雕,这行生存空间愈走愈窄,“现在人又老,又唔够眼力、手力,刻一副牌要四、五日,后继无人,有单都起唔到货。”

  前景暗淡,湄姐不鼓励新人入行,自己仍在坚持,只因“生于斯,长于斯”,难舍街坊情怀和对该门手艺“一息尚存”的信念。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