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新闻追踪/低地台小巴限制多 停多过行

2022-04-14 04:23:4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低地台小巴政策推出逾4年,原意是希望便利坐轮椅乘客,惟计划被指规限太多致成效不彰。

  特区政府自2018年推出低地台小巴试验计划已经4年,目前仅3辆投入服务。首批购置低地台小巴的进智公交行政总裁陈文俊表示,低地台小巴政策要求车上提供轮椅停放处、预约服务,以及限于行走医院路线,加上聘请年轻司机的薪酬比一般多七成,收入却比传统小巴少三分之一,结果“停多过行”。

  有意购置低地台小巴的乐华专线小巴有限公司主席杨汇荣表示,香港人口老化,观塘等旧区的长者乘客较多,方便长者上落车的低地台小巴本应大有可为,建议政府拆开条条框框,并补贴业界鼓励更换车辆。\大公报记者 杨州(文、图)

  运输署在2018年推出低地台小巴试验计划,进智公交为首批参与计划的营运商之一,用以服务往来坚尼地城站和玛丽医院的市民。进智公交行政总裁陈文俊接受《大公报》访问时表示,试行3年多遇到各种困难,“低地台营运成本高,一般小巴一小时走3转,低地台因预约电话服务仅走一转,平均一日收入少三分一”,而小巴司机多较年长,并不愿意驾驶低地台小巴,“多了一重功夫照顾上落车的轮椅乘客,要高薪另聘年轻司机,薪酬比一般司机多七成。”因此,业界对购入多于一辆低地台小巴的意欲偏低。

  须留位放轮椅 不切实际

  进智公交于2017/18年度以180万元购入一辆低地台小巴。“要一周一检、维修保养,开支(买车、维修及保养)均没有政府资助。”陈文俊表示,低地台小巴属欧洲车,冷气功能不足应付本地炎热天气,曾为等待有关机件运抵香港改装花去一个月时间,预约服务亦令载客量变低,例如乘客预约下午3时,司机要提前一小时不载客,若乘客临时取消预约,生意变相不升反降,所以低地台车停多过开,一个月预约都不到30次。

  低地台小巴计划试行成效差,陈文俊说与政策不切实际的要求有关。他指出,小巴路程短,多为接驳交通交汇处如港铁站等,乘客搭小巴只求快捷方便,“不过当局把低地台和轮椅停放处捆绑,没考虑其可行性。”他强调长者上落小巴要走一两级楼梯会有不便,有需要逐步换入更多低地台小巴,过去曾向当局建议不应捆绑提供轮椅停放处,以加快低地台小巴普及,惟未获理会。

  盼闢屋邨线 换车有补贴

  乐华专线小巴有限公司主席杨汇荣在观塘区经营两条专线,其中一条行走医院线:“曾见过轮椅使用者想搭小巴来往乐华邨,不过现有的小巴不能载他们,已考虑增购低地台小巴,而区内有不少长者喜欢搭小巴,希望方便他们上落车,低地台不应只限于医院路线,出入屋邨同样有需要。”他希望政府准许其他路线采用低地台小巴。杨又指出,低地台小巴的价钱是传统小巴的两倍,车辆抵港后又要改装,费用约20万至30万元,政府有心推行便要设诱因,他建议政府可提供补贴。

  进智公交的陈文俊则认为,即使当局补贴营运商购买低地台小巴,甚至免费送一辆,“理论好好,但不现实”,营运商若把所有小巴转为提供轮椅停放处的低地台小巴。他说,公帑应用得其所,与其补贴购置小巴,不如补贴轮椅使用者搭的士,无障碍的士可提供“点对点”服务,更方便有需要者往返医院。

  运输署回复《大公报》查询时未有回应是否资助营办商购置低地台小巴,只表示计划至今共有3辆可供轮椅上落的小巴服务不同医院路线,另有两辆低地台小巴今年第三季投入服务。署方承认营办商遇到不少营运及维修等问题,需要与其他汽车制造商研究能否有引入合适车辆型号。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