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骗徒讹称海关委托 网售走私“名牌货”

2022-04-22 04:23:4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有社交平台专页声称“低价出售走私名牌手袋”,吸引消费者。

  《大公报》去年11月报道政府物流服务署公开拍卖警方及海关充公的走私货品,买家争崩头引起坊间热议后,不法之徒屡次讹称受海关委托,在网上售卖海关扣押的名牌走私货,并声称以低价“合法”转售市民。

  海关昨日收到《大公报》发现的伪冒网站资料,表示会作出跟进,并要求相关社交平台营运方尽快移除相关信息及连结,以及会联络国际刑警组织作适当处理。有关员透露,部分伪冒销售海关货品的网站在境外注册,需国际刑警协作;另一些网站则是销售杂牌货,属网上诈骗行为,案件会交由警方跟进。\大公报记者 周亮恒

  涉讹称销售海关扣押货品的购物网站和社交平台专页名为“MoMo购”,专页以“特殊渠道品牌包包出清,低价出售走私名牌手袋”,并以红字“海关扣押,司法拍卖”吸引消费者关注,其中一则帖文贴出一张伪冒海关发出的特别通知,内容声称“由于目前香港特别行政区(COVID-19)疫情日渐严重化,原本需要清关交税处理的大批量奢侈品手提包处于无人认领状态,导致本港海关仓已满负荷容量……决定将无法认领的货物进行低价司法转卖处理,所有货款将用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收款明细将于2022年5月1日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海关总署公示”。

  海关:只会交政府部门拍卖

  网页亦贴出多张海关记者会的截图,包括早前侦破一宗一亿元走私案,展示多张走私扣押的名牌手袋图片,网页在照片当眼处加上红字“司法拍卖名牌包包”误导消费者。网页更贴出多张声称属于名牌手袋的单据,其中一张伪冒由香港海关发出的“以完税货品移走许可证”,标示货品说明、数量、应课税代号及海关编号等,更附有一组QR Code及海关总部地址,企图增加事件的可信性。

  《大公报》去年11月专题报道警方及海关把充公的走私货品,交由政府物流服务署公开拍卖,买家争崩头。同年12月,海关揭发两个Facebook专页上载贴文,并提供两个于美国和加拿大注册的网站,讹称香港海关把扣押货品拍卖,其中一个网站更声称把拍卖所得的款项用作慈善用途。至今年1月及2月,海关再发现8个分别于美国、新加坡、韩国及加拿大注册的网站,亦讹称拍卖扣押货品。

  大公报记者昨日把发现的一个伪冒网站通知海关后,该网站随即被删除。海关回复指出,自去年12月至今,海关人员屡次发现不法分子把大同小异的内容刊载到新开设的网站或社交平台专页,讹称香港海关把扣押货品拍卖,并发出虚假讯息企图误导消费者,有侵犯知识产权之嫌,可能触犯本港《商品说明条例》及《版权条例》。

  海关重申,在完成案件的法律程序后,会严格按照既定指引分类处置案中被充公物品。如适合作公开拍卖,只会交由相关政府部门统筹,绝不会与外界任何个人或团体合作拍卖。海关强调,一向相当关注涉及网购的违规活动,并致力打击网上不良营商手法及侵权行为,亦会与其他国家及地区的执法部门紧密合作,打击跨境侵权活动,保护消费者和正当商户的权益。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