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新知科学/小型翼龙1.5亿年前能飞离水面

2022-04-25 04:23:3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翼龙是第一种拥有飞行能力的脊椎动物,不同体型的翼龙都会长时间逗留在水边,有能力从水面起飞。

  香港中文大学领导的古生物学研究团队最近发现,翼龙早于1.5亿年前已能像鸭子一样在水面起飞,较以往的发现推前三千万年。

  团队分析了一种古代翼龙的化石镭射荧光成像,发现其身体构造能够让牠们同时利用双足和双翼的力量飞离水面。该研究结果已于《自然》旗下自然科学期刊《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发表。\大公报记者 锺怡

  Aurorazhdarchid是生活于侏罗纪晚期的一种小型翼龙,其翼展只有约40厘米。牠跟很多翼龙的饮食习惯十分相似,会潜入水中捕食水生生物,亦会进行其他水上活动。因此,科学家相信牠们拥有在水面起飞能力,这样才能令其在天空翱翔。然而,水的表面张力会像胶水般把物件吸住,体型细小的生物所受影响较大,科学家因而一直未能理解这种小型翼龙是用什么方法从水面起飞。

  用双足双翼摆脱水面张力

  中大生命科学学院助理教授文嘉棋及其国际团队,利用崭新的镭射荧光成像技术(laser-fluorescence imaging),分析小型翼龙翅膀及足蹼上的细节。

  文嘉棋表示,化石的镭射荧光成像提供了高解像度细节,更容易仔细分析小型翼龙身体构造。

  团队把这些研究数据输入空气动力学模型,并推算小型翼龙的身体构造,能够让牠像鸭子一样利用四肢在水面起飞(quadrupedal water launch),以摆脱水面张力的影响。

  河海中觅食如现今鸟类

  这项研究发表之前,科学家曾认为只有在海边居住的大型翼龙才拥有利用四肢在水面起飞的能力,例如在巴西发现、翼展长达十多米的Anhanguera翼龙。文嘉棋的研究表明小型翼龙也有能力在水面起飞,而这种四肢在水面起飞能力比以往估计出现的时间早了3000多万年。

  论文的共同作者、美国洛杉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Michael B. Habib博士指出,研究为翼龙的生活方式增加了新观点,比如可以假设翼龙会像现今的鸟类一般,经常从海洋、湖泊和河流中捕食。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