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微创脑手术的柔性内镜机器人系统MicroNeuro,解决了颅内深部病变难以在微创前提下进行治疗的这一国际医学界难题。\大公报记者锺怡摄
【大公报讯】记者叶心弦报道:中国科学院香港创新研究院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新中心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昨日举行签约仪式,成立中国科学院香港创新研究院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新中心─香港生产力促进局联合实验室,以开展包括在人机交互技术在内的合作,推进智能制造和产业升级。
该中心昨日展出最新研发的世界首创应用于微创脑手术的柔性内镜机器人系统MicroNeuro,其利用微创技术对人脑深部的肿瘤进行治疗,并实现多个技术突破,其中包括减少头部手术的创伤,即从多个直径为5至8毫米的创口减至1个3毫米创口。研发人员指,该技术将会对神经外科手术起到革命性推动作用。
创新中心于2019年成立并落户科学园,此次为中心首次与香港法定组织合作成立联合实验室。据悉,联合实验室将结合双方优势,将在2大重点领域展开合作,包括人机交互技术中触觉感测器技术、影像处理等技术以及人工智能跨模态预训练大模型在工业领域或其他机构的应用。
联合实验室强化产学研
创新中心主任、中科院自动化所所长徐波在合作签署仪式上致辞表示,联合实验室将充分结合创新中心的技术和生产力局为香港政府及本地企业的服务经验,创新中心亦会加强自身科研实力,强化产学研创新协同,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为把祖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贡献。
生产力局总裁毕坚文亦表示,生产力局首次在科研领域与国家队合作,将会贯彻习主席的重要指示精神,继续通过技术和创新、人才和配对资助等综合服务支援企业,发展智能制造,助产业转型升级。
同日,创新中心展出近期由创新中心执行副主任刘宏斌主持研发的“MicroNeuro颅内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该系统能够在大幅减少对脑组织的创伤下,更安全快速地完成颅内深部的病变治疗。
据悉,第三脑室的胚胎瘤在香港儿童的发病率为全球最高,因为手术要打通脑积水和提取肿瘤样本,故需要至少2个5至8毫米的开刀口。
刘宏斌补充说,难度较高的手术或会需要在头骨打3至4个口,且其创口亦会更大,而MicroNeuro最小可以开一个仅为3毫米的开刀口,便可完成手术。
刘宏斌续说,因为柔性内镜纤细而柔软,医生几乎不能手动操控,而MicroNeuro利用柔性手术机器人,可进行精度在1毫米以下的稳定控制,柔性器械进入人脑后亦能实时准确定位并反馈予医生。
同时,透过新研发的数字孪生脑手术模拟器,能让医生对器械在脑中的位置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