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立多年的食肆,除了美味的食物,还有浓浓的人情味。由香港仔旧大街迁往东胜道的合利粥品店,已有近三十年历史,负责人黄先生本身是香港仔渔民,推荐店内拿手的生滚粥,并指一直做街坊生意,“由细做到大,都是用心去做!”
的确,往往留住客人就是靠诚意,黄先生自言部分熟客“由细食到大”,有些搬了去九龙还惦记回来“帮衬”。采访当日下午三时,黄先生工作已逾十小时,身材瘦削的他,疲态尽露,双眼通红,他坦言未期望店舖后继有人,无奈地一句:“无办法,做这行都是这样。”
邻里守望相助
在鸭脷洲街市及熟食市场,大公报记者见到陈新记老板娘陈太同食客打成一片,“很多食客从细帮衬到大,甚至到老,现在就像一家人一样。”
有逾七十年历史的陈新记,来到陈太与丈夫阿威已是第三代,仍洋溢浓浓的人情味。陈太回忆当年的旧舖在鸭脷洲大街球场的空地,铁皮搭成的大牌档成了区内邻里的托儿所,大家守望相助。现时食肆已搬上市政大楼,但情怀依旧,陈太说:“好多以前的渔民叔叔还来食饭,大家互相关心、问候,逢时过节还会送礼。”
香港仔人情味川流不息,记者亲身体会,日前在香港仔海滨公园乘坐街渡到对岸的鸭脷洲时,当小渡船已起航离岸,岸边突然冲出一名妇女挥手示意想乘搭,船长见状即时停航埋岸,搭载行色匆忙的妇女,该妇女上船后向船长鞠躬道谢,一段小小的插曲体现出当地的和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