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通讯办推出宣传片,介绍针对“+852”开头的境外可疑来电,向流动服务用户发送防骗讯息的新措施。右图:当用户接到可疑来电,电讯商会发放广东话、普通话及英语的话音提示或中英文文字讯息警示。
去年香港诈骗案有近2.8万宗,升幅多达四成半,占整体罪案近四成。为打击电话骗案,通讯事务管理局办公室昨日宣布自本月起,本港四大流动网络营办商已就“+852”开头的境外可疑来电,向流动服务用户发送“话音提示”或“文字讯息”,而其他流动服务供应商将会于下月起实施相关安排。
通讯办亦正与警方及银行业界研究设“短信发送人名称”的登记制度,协助市民辨识发送人真伪,目标在今年底在银行业执行。\大公报记者 古倬勳
通讯办表示,本地四间流动网络营办商本月起已就“+852”开首的境外来电,向所有流动服务用户发送话音提示或文字讯息,以提醒流动服务用户有关可疑来电源自香港境外,流动服务供应商会向用户发送统一的提示内容为“来电源自香港境外,慎防诈骗”,有关话音提示会以广东话、普通话及英语读出,文字讯息则会以中英文提供,让市民有所警惕,提示服务由流动服务供应商免费提供,用户毋须事先登记或安装流动应用程式,或者在手机上做任何设定。
对陌生本地来电亦需警觉
通讯事务总监梁仲贤表示,主要电骗来源是骗徒以类似香港电话号码,再加“+852”字头从外地打电话,希望透过是次安排提醒市民得悉有关电话属境外来港,提升其警觉性,唯其防骗成效仍有待观察,工作小组会视乎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再推出其他措施,加强成效。梁重申,即使来电显示没有“+”号,显示为8位数字的香港电话号码,亦有可能被用作诈骗用途,市民应时刻保持警觉,不应向未经核实身份的来电者,透露个人资料或转账,以免蒙受损失。
通讯办去年九月联同警方及电讯商成立专责小组,合力打击电话骗案,透过阻截、识别及宣传三个层面,采取新措施。电讯商在本月起阻截由香港境外模仿本地固网电话号码的来电,亦着手研究暂停使用因涉电骗举报或短时间内拨打大量可疑来电的本地流动电话号码,有关措施将于今年中全面执行。
研短讯发送人登记制度
另外,通讯办已联同警方、电讯商、金管局、银行公会及银行业界成立工作小组,研究设立一个“SMS短讯发送人名称”登记制度,协助市民识别发送人的真伪,小组正敲定有关技术方案及实施细则,目标在今年年底于银行业开始执行。
警方去年亦推出“防骗视伏器”资料库,协助市民分辨可疑来电、电邮等资料;并已于今年二月推出“防骗视伏器”手机应用程式“Scameter+”,协助市民即时评估可疑电话号码或银行户口是否有诈骗风险,亦设有电子报案中心方便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