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TK Channel大公生活/城市影像日记 节庆习俗 ✕ 文化交流

2023-10-10 04:02:3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城市影像日记 节庆习俗 ✕ 文化交流

  大公生活频道推出新节目【城市影像交换日记】,小编与两位南京大学(南大)的学生,打破地域界限,透过影像和文字分享文化体验、生活经历。80后的香港青年与00后的内地年轻人从生活的“不同”,发掘我们的“相同”。

  【城市影像交换日记】第一集,我们一齐“过节”。传统节日珍存着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记忆,各地都有自己庆祝节日的习俗,但当中的核心价值是一致的──珍重家庭团圆。

  扫一扫二维码,订阅大公生活频道,看看刚过去的中秋节,我们怎样热热闹闹庆团圆!\大公报记者 陈淑莹

  香 港

  特色庆中秋:蓝屋

  拍摄这辑“交换日记”,小编希望向两位南大同学介绍香港的“特色影像”,于是想到湾仔蓝屋的“灯笼海”。蓝屋地下的公众休憩地高挂着串串小灯笼,灯笼的图案由街坊亲手绘画,简单朴实又各有特色。夜幕下漫天灯笼发出柔和的光芒,成为新的打卡热点。

  蓝屋可说是传奇建筑,原址在19世纪曾是华陀医院及神医华陀庙,1920年代拆卸重建为一幢楼高四层兼有“骑楼”(阳台)的唐楼。1950年代,由黄飞鸿徒弟林世荣侄儿林祖改为跌打武馆。蓝屋亦曾是作育英才的地方,专为街坊子弟提供免费教育的镜涵义学,以及战前湾仔区唯一的英文学校一中书院都曾落户于此。蓝屋最初并非蓝色,1980年代修葺时,政府发现物料库只剩下水务署用剩的蓝色油漆,于是变成特“色”蓝屋。后来,蓝屋与茂萝街绿屋、庆云街黄屋、景星街橙屋合称为蓝屋建筑群。

  维园䌽灯会

  灯会、提灯笼等活动在泉州是元宵节才有,而香港的中秋节,小孩同样提着灯笼外出赏月,各区亦有不同主题的䌽灯会。

  节庆非遗:大坑舞火龙

  大坑舞火龙可说是香港节庆文化的代表。最佳观龙地点是浣纱街,但小编即使提前一个多小时到达也未能挤进“核心位置”,未见火龙先见人龙,只能在小巷游走“寻龙”。因疫情阔别三年的舞火龙今年复办,游人似乎格外雀跃,火龙所到之处欢呼声不绝,还有市民紧贴龙尾“追龙”,现场气氛热烈。

  大坑舞火龙已有一百四十多年历史。大坑本来是一条客家村,1880年这里爆发瘟疫,为消灾灭瘟,村民紮作一条龙,上面插满香枝,在中秋前后,即农历八月十四、十五、十六三个晚上,舞动着火龙绕村游行,沿途燃放爆竹,之后,瘟疫果然停止。此后,村民每年都进行三天的舞火龙活动,以保大坑合境平安。大坑舞火龙于2011年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2019年,大坑舞火龙更成为“国家级非遗保护实践案例”。

  湖 南

  文化古街的现代韵味

  湖南省新化县的中秋节别具一番热闹气象,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些家乡的中秋特色文化吧。

  这里是新化县向东街,古街始建于宋朝,曾经是城市发展的中心街区。在现代城市改造中,古街作为城市历史记忆得到修缮保存。每到中秋节,人们便会挂上绚丽的彩灯,梅山武术、梅山傩戏……古朴的青砖黑瓦在彩灯的映照下更具特色。

  夜幕降临,古街人潮熙熙攘攘,街边陈设着各色小吃与店舖,糖画大叔的摊子旁边围满了小孩,很受喜爱。

  兔子灯的美好祈愿

  兔子灯是中秋特有的手工佳品,古街两旁的店家和小贩们挂着精致巧妙的兔子灯,吸引了一众老人小孩和年轻人的关注。这种灯象征着幸福和富足,是对未来的美好祈愿。小孩喜欢小灯的精巧,大人喜欢小灯的寓意,两相映照,更显喜庆。

  新化方言街边戏

  新化的方言街边戏也是不容错过的热闹。当地人们用滑稽精彩的扮相演绎了方言山歌的生活气息。富态的媒婆、娇俏的新娘以及劳动特色的农民形象,充分展现了古街从前的精神面貌。大家纷纷驻足观看。而队伍也会沿着长长的古街进行巡游。

  吃一口家乡味道

  除此之外,传承了上百年的手艺,杯子糕、蒿子粑、糁子粑、马练王、油榨粑等等这些古街小吃都带着大家童年的味道,吸引中秋归家的游子从四方赶来。向东街的粉麵可是一绝,尤其以牛肉粉麵(上图)著称。老玖面馆是老街上历史最长的面馆,味道最好。满街的小面馆,你挨着我,我搭着你,大锅里升腾的白汽在流动,来吃麵的客人络绎不绝。不少人都是惦念了大半年,才能在中秋归家吃上一口家乡的味道。

  福 建

  泉州戏曲异彩纷呈

  赏月“食月”,品茗看戏,在古厝里品味闽南风情,每一处都喜气洋洋。

  布袋戏又称木偶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配乐,木偶精致细腻,在演员手里栩栩如生,表演精细,极富特色。

  在以前,每逢重大日子,锣鼓声一响,便能招来各家各户男女老少,围坐戏台前。高甲戏有丰富的武打程式,还创造出了丑角艺术的独特表演手段,有其他剧种所难以比肩的绝活。

  博状元饼博好彩头

  中秋赏月吃月饼是固定节目,闽南地区还特有中秋博饼习俗 ──“博状元饼”。

  每逢中秋,闽南地区几乎家家户户、街边店舖,都会举行博饼活动。首先要准备丰富的“彩头”(奖品)。参与者以六个骰子轮流投掷,共设状元1个,对堂2个,三红4个,四进8个,二举16个,一秀32个。

  随着时代发展,古早的彩头“会饼”,被各式各样的日用品、食品、电子产品或现金等等大小奖品代替,成为全民运动盛事。博饼讲究的就是博一个好彩头。人们相信,博中状元的人,一年运气总是会特别好。

  烧塔仔寓意丰收兴旺

  闽南的中秋,还有寓意丰收喜悦、吉祥兴旺的烧塔仔。

  夜幕降临,各方纷沓而来的人们一圈圈围站在叠塔周围。火炬投入,叠塔马上燃烧起来。五到十分钟是火焰最热烈的时候,熊熊烈火包围,气势磅礴,火焰的裂爆声,人们的欢呼声,月光下是喜气的欢腾。

  烧塔仔起源于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传衍至今已成为烧塔民俗,人们在塔前祈福,祝福生活像圣塔火焰一样红红火火。

  冷知识

  火龙长度 = 5.5架双层巴士

  •整条火龙长67米,相当于5.5架双层巴士首尾相连的长度。龙头重约48公斤,上面点缀着约12000根燃烧的线香。由于甚有分量,所以火龙需由约300名健儿轮流舞动。

  龙头:龙头状藤架以珍珠草包扎,龙眼是两支手电筒,龙牙龙舌则以铝片制成。火龙经祭祀后,龙头系上红带及纸扎装饰。

  龙身:有32节,以粗麻绳造龙骨,再用珍珠草扎成龙身,安插燃烧着的“长寿香”,每根香枝长45厘米。

  龙 珠

  •是一个插满线香的柚子,共有两颗。由健儿提着引领火龙前进,边走边转动。

  派龙香

  •按照传统,火龙身上燃烧后的香支会派发给观赏的人们,象征祝福和好运。大家到场观赏舞火龙,不妨把这份祝福一起带走。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