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在香港,市民会趁重阳节登高祭祖。
【大公报讯】下周一(23日)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登高节或敬老节,是纪念祖宗的节日,拜祭以外,宜登高远眺。重阳节的起源、习俗、禁忌,你又知道多少?《大公报》综合节日冷知识,提供注意事项,以免误触禁忌。
起 源
相传东汉时期,瘟魔危害人间,青年桓景为保护妻子和乡亲,到仙山上拜师修炼武功。九月初九,瘟魔复出作恶,仙人送给桓景茱萸叶和菊花酒,让他回去除魔。桓景回到家乡,带着乡亲父老一同登山避难,发给他们茱萸叶和菊花酒,让瘟魔不敢近身,下山回家后,大家发现家里的牲畜都死了,众人却平安无恙,躲过一场灾害。
从此,登高避疫的习俗也被流传,被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传统观念中,双九有健康长寿的意思,在内地,农历九月初九亦是中国老人节。
【宜】
传统习俗
中国南方与北方重阳节习俗有所不同,南方人插茱萸、放风筝、喝菊花酒、吃重阳糕,北方人也会吃糕、敬老、登高、赏菊等。在香港,市民一般会拜祭先人,部分热爱远足的人,也会按传统登高行山。
放风筝:五代之前,“风筝”还叫“纸鹞”,现今福建等一些南方地区,仍有保留这一称呼。据史料记载,北方人放风筝多集中在清明时节,南方人则多集中在农历九月初九重阳之时。闽南语又称“纸鹞”音同“灾殃”,因此放风筝又寓意摆脱霉运。
佩戴茱萸、喝菊花酒:古人相信菊花和茱萸可驱邪,更有诗曰:“辟恶茱萸囊,延年菊花酒”,宋朝还为菊花与茱萸起了“延寿客”及“辟邪翁”的雅名。
重阳糕/食蟹:吃重阳糕,取其音义为“高”,寓意步步高升、寿高九九;北方地区重阳前后蟹膏体饱满,因此也有重阳食蟹的习俗。
全家登高/拜祭:人们相信登高可避邪疫,若热爱行山的人,也会按传统登高行山。
时令食物
重阳糕:又名花糕、菊糕或者五色糕,“糕”取其音“高”,寓意步步高升、寿高九九,主要由糯米和红枣制成,糕面用配料砌成菊花的样子。
栗子糕:以栗子蓉制作而成,之后跟京糕及豆沙馅分层梅花间竹放好,形成三色五层的栗子糕,吃时再淋上以白糖和糖桂花煮成的糖汁。
菊花酒:古时的菊花酒,是之前一年的重阳节酿制,传统会在九月初九当日,采下初开的菊花作酿酒之用,待来年九月初九饮用,相传喝菊花酒可以延年益寿。
糍粑:糍粑分为软甜及硬鹹两种,将糯米放热水再蒸熟,之后搅烂再搓成糰;软甜的食法,拌上炒熟的芝麻末、白糖等,硬咸的食法又称“油糍粑”,放入油锅炸制成金黄色。
羊肉麵:“羊”跟“阳”同音,因而成为重阳食品,以羊肉为主,汤熬至奶色,肉煮至烂熟,适合长者食用。
蟹:中国部分地方,在重阳节会有食蟹的习俗,秋季亦是吃大闸蟹的好季节。
【忌】
忌送菊花:重阳虽有饮菊花酒的习俗,但菊花多用于拜祭,不适合用来赠送或祝福。
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不要回娘家:民间俗语有云:“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但出嫁的女儿要回家,带着面线与百合花等象征长命百岁的物品,即可化解。
忌谈公事:男性在传统文化中被认为属阳,重阳为极阳之日,两男在此日谈公事易发生口角。
忌说节日快乐:原是辟邪的节日,祝福节日快乐并不妥,祝福语可改为身体健康或全家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