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大都荟/走进老爷䢂 时光倒流70年

2023-11-04 04:02:3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大家平日逛街时,可曾发现这样藏身于旧楼的老爷升降机?

  香港高楼大厦林立,是一个垂直发展的城市,市民每天出行离不开升降机。据悉,早在1868年,本港首台升降机在当时的香港大酒店投入服务,直到上世纪50年代开始普及化。

  经过大半世纪的变迁,至今有不少“老爷䢂”仍然隐身于闹市中,它们均保留了当时的设计特色,穿过一道道风格独特的䢂门和锈迹斑斑的?身,彷佛进入时光隧道,处处呈现出时代的印记。\大公报记者 黄山、苏荣(文) 卢刚昌(图、视频)

  香港一直高速发展,许多旧东西在时代巨轮的碾压下被淘汰,逐渐消失在市民记忆中。然而,仍有大半世纪前的旧物得以保留,默默地为市民服务。大公报记者近日走访港九多幢历经岁月沧桑的旧式洋楼,体验“老爷䢂”的残缺美。

  拉闸过三关 可载四人

  位于北角英皇道的大昌大厦,于1955年落成,大厦共设有四部拉闸式升降机,至今已近70个年头,在岁月的消磨下每部升降机外貌各异,单是掩门颜色就有蓝、绿、橙三色。升降机内笼墙身也大部分经过翻新,有的使用不锈钢板,有的是波浪形铁皮。

  升降机门旁的楼层显示灯依旧保留五十年代款式,拉开掩门后,红色灯即亮起,表示正在有人使用。升降机内的“SCHINDLER LIFT”(迅达,瑞士厂商)金属招牌是原装,经过数十年的岁月洗礼,字迹依然清晰可见。楼层按钮已经更换,由原装圆形胶掣变为方形,但仍保留了七十年代的特色。

  大昌大厦的老式电梯因太残旧,曾发生多次困䢂意外,业主法团张贴“乘客不得超过四人”的告示。乘搭拉闸升降机时需先打开外面掩门,再拉开里面的闸门,进入升降机后需重新拉上闸门电梯才会启动。透过长方形小玻璃窗,就能知道是否已到达目的楼层,记者试乘时有种进入时光隧道的感觉。

  位于港岛荷李活道的永宁大厦,1958年入伙,有65年历史的大厦电梯负重600磅,最多只能乘载四人,与北角大昌大厦一样,可以说是香港载客量最少的升降机。

  同样于五十年代末入伙的铜锣湾礼信和礼云大厦内的电梯,经过数十年轮换,满身都是岁月伤痕。

  最窄䢂门 仅够一人通过

  1961年建成的油麻地百达大厦,其门只有50厘米阔,仅够一个中等身材人士进入,是香港最窄的升降机。

  “根据历史流传,本港第一部升降机是1868年安装于香港大酒店的奥的斯升降机,由蒸汽机辅以人力推动,并需靠人手控制升降。”香港注册工程师(升降机及电动梯)学会内务副主席廖膺铨表示,政府有正式纪录的最早一部升降机于1950年在港岛医院道赞育医院投入使用。

  据了解,院方近年已将之更换,该升降机已成历史。

  香港注册工程师(升降机及电动梯)学会外务副主席何敬聪表示,香港除了保留半世纪之前的旧式升降机外,还有许多较特别的升降机,诸如合和中心和一些高级酒店的观光升降机,以及沙田宝福山、大澳文物酒店等的斜行升降机。此外,就是上环信德中心的直升机坪升降机,因民航处有高度要求,该电梯平时不用时隐藏在地下,有需要时才升至地面。

  时代见证 具保育价值

  香港注册工程师(升降机及电动梯)学会培训及发展召集人邱俊杰表示,旧式升降机是一个时代发展变迁的见证,希望得以保育,让年轻一代了解香港的历史。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