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中药新发现3/认知障碍有药医 “益智方”攻守兼备

2023-12-09 04:02:3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曹克俭(右)与宋又强(左)这对“中西医拍档”,自15年前就萌生合作研发治疗阿兹海默症的药物。 大公报记者蔡文豪摄

  坊间的求医经验,往往是“急病找西医,慢病求中医。”像阿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下称AD)这样的慢性病,或许更需要中医药的支援。

  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首席讲师宋又强与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名誉首席讲师曹克俭,耗时五年完成临床前研发,开发出一种预防和治疗AD的中药组合物“益智方”。与西药不同,它的优势在于在药效与西药相若的基础上,其安全性更佳、经济成本更低,攻守兼备。据介绍,在AD诊断、治疗方面皆有重大突破。该中药组合物在香港已注册专利,十年内有望作为新药上市。/大公报记者 赵之齐、汤嘉平

  欲找到治疗AD的方法,对AD病因的了解是关键。现代医学一般认为,AD主要有两种核心病机,即脑组织中淀粉样蛋白斑块Aβ沉积,以及Tau蛋白异常磷酸化造成的神经纤维缠结。

  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首席讲师宋又强介绍,淀粉蛋白被酶切断后,在神经细胞外形成了斑块沉积,“就像清洁工人罢工了,这些垃圾堆积在那儿不清理,几十年的堆积最后就导致神经细胞死亡。”而神经细胞里的Tau蛋白“就像铁路一样在神经细胞内运输物质”,Tau蛋白被高度磷酸化后从“轨道”上脱落,形成纤维结节。这两种过程都会引起大脑长期慢性发炎及神经细胞凋亡,此过程长达二十、三十年。

  人参皂苷可抑制淀粉蛋白产生

  这种淀粉蛋白的沉积,在中医里意味着什么?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名誉首席讲师、中医师曹克俭介绍,过去中医学有许多人把AD的病因概括为血淤、火毒等,但他认为这都不是最初的基本病因,而是后期发展形成的。经过研究和辨证,他认为这种病理表现与中医的“痰症”相近,而痰又与脾关系最为密切,因此把AD的病因归为“脾肾两虚”。

  揭示基本病理后,团队在一个以健脾补肾法治疗健忘和失智的药方基础上,又加了几味能对这些病机起效用的、针对性强的药,如能抑制淀粉蛋白产生的人参皂苷等,研究形成新配方的中药组合物“益智方”,达到“重点进攻加整体辨证治疗”的效果。但由于药物尚在研发阶段,因此具体成分暂不宜公开。

  至于药效方面,宋又强和曹克俭亦对此展开了一系列实验。团队把小鼠分为高剂量服药小组、低剂量服药小组及对照组,六个月后对小鼠的大脑切片染色,发现高剂量组的小鼠淀粉蛋白斑块的沉积,较没有喝药的AD小鼠降低了50%,且其大脑里的沉积与正常小鼠基本无异;即便是低剂量组,斑块沉积亦降低了30%至40%。

  现时部分西药可致颅内出血

  在这基础上,宋又强团队进一步研究发现该药物的作用机理分为四种路径。第一是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的降低,即本来会被酶切断的蛋白减少了,“原材料没有了,沉积就少了”。其次是ADAM10蛋白酶的上调,“使得APP不再朝着沉积的那条代谢途径走”。第三是P62蛋白的下调,引起细胞自噬。宋又强补充道,这几条途径减少淀粉蛋白产生的同时,清除的能力也增加了。最后是GSK3β这一磷酸化酶显著增高,抑制Tau蛋白的磷酸化,“运输通道的铆钉不会脱掉,运输也就通畅了。”

  在证明药物有效性的基础上,安全性亦是需要关注的问题。FDA在2021年批准了“Aducanumab”为治疗AD的新药后,亦于今年7月批准了“Lecanemab”,这两款药都属淀粉蛋白标靶药物,但宋又强了解到其导致颅内出血的可能性约20%。

  而宋又强团队对喂养中药组合物5个月的小鼠进行肝肾染色切片,发现喝药小鼠的细胞结构密度及大小,相比喝水的AD小鼠都无显著变化,体重亦无显著变化,初步证明了在动物身上用药的安全性。

  新药安全可靠成本低

  曹克俭表示,用补肾健脾的方式来化痰益髓,以此治疗健忘与失智的理论在AD病理的分子水平上得到了证实,进一步印证了脾肾两虚是AD发病的根本病因。

  “与西药相比,中药有一很大的优点即其安全性较高,如许多中药同时是食材,因此具有较好的安全保障。”曹克俭又指出,团队研发的中药组合物的药材均为传统中草药材,原料易得,有利于进行大规模生产,预计全程药价会是FDA批准新药的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

  据介绍,上述研究团队在2021年12月份已申请了专利,于今年7月14日被中国专利局批准,在香港也成功注册了专利。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