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湾区个人信息跨境 便利港人生活

2023-12-14 04:02:3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大湾区标准合同》先行先试安排,首阶段会公开邀请对跨境服务需求较为殷切的银行业、征信业及医疗业机构参与。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促进数据在大湾区流动。创新科技及工业局与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昨日共同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内地、香港)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标准合同》便利措施及先行先试安排,以简化大湾区内地城市的个人信息跨境流动安排,便利港人在内地生活,首阶段会邀请银行业、征信业及医疗业机构参与。

  有立法会议员认为新措施有助行业发展,指出现时近50万港人居住大湾区,举例若医疗病历等个人信息可跨境流动,相信医生诊断会更加精准及方便。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强调,香港个人资料的处理及出境会按自愿原则并按照《私隐条例》受规管。/大公报记者 钟佩欣

  有利香港建设成国际数据港

  今年六月特区政府与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签署《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数据跨境流动的合作备忘录》,可在国家数据跨境安全管理制度下,推动内地数据在大湾区内安全有序流通到香港,可降低企业数据跨境流动的合规成本,亦能促进大湾区数字经济及科研发展,有助香港积极融入大湾区和国家发展大局,同时有利于香港建设成为国际数据港。

  《大湾区标准合同》将简化涉及大湾区的九个内地城市,即是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及肇庆市,和香港之间就内地个人信息跨境流动的合规安排,同时免除了内地数据跨境安全管理框架下就有关个人信息处理者跨境转移个人信息的数量限制,以及简化相关个人信息保护影响评估的评估内容。

  按《备忘录》订下的框架,政府资讯科技总监办公室与广东省网信办,将共同有序落实《大湾区标准合同》便利措施。资科办将于本月开展《大湾区标准合同》先行先试安排,首阶段会公开邀请对跨境服务需求较为殷切的银行业、征信业及医疗业机构参与,后续或有序扩展便利措施至其他业界。

  据了解,过去国家数据流通境外的合规成本较高,内地数据出境有严格规限,以及审批时间长,让不少企业却步,若透过新措施可使内地数据更方便来到香港,以统一方式处理,有效监测数据运用。

  本月开展先行先试 属自愿性质

  根据资科办的网站显示,香港的个人信息处理者及接收方在采用《大湾区标准合同》时,应向政府资讯科技总监办公室进行备案,大湾区内地九市同样需要向当地网信机构备案。资科办强调香港个人资料出境依然按照香港《个人资料(私隐)条例》规管,措施亦属自愿性质。

  科技创新界立法会议员邱达根昨日接受《大公报》访问时,形容新措施是“开了绿灯”,指出现时约有50万港人在大湾区生活居住,同样会遇到跨境数据问题。他举例,港人在内地医院诊治时医生未能完整了解到患者过去病历,“那些数据不流通,医生如何知道患者病历,如何对准治疗?”

  邱达根又称,过去港人到内地购房只能向香港银行借贷,全因内地银行未得知借贷人的信用纪录等,邱达根相信新措施不论在买卖楼宇、金融产品服务等方面都可便利两地市民日常生活。

  “尊重双方利益,更好利用数据。”港专协理副校长林森接受《大公报》访问时表示,跨境流动数据并非只有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举例内地共享的士,该公司收集许多消费者乘车习惯,例如去哪里、何时上车、车程长短等,若数据经分析后会总结出该城市或区域的消费者习惯及喜好、经济状况能力等。他指出,香港人口基数细,预计香港对内地的数据需求会大一些。

  私隐专员公署昨日表示,衷心感谢国家网信办对促进大湾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的大力支持。跨境数据流动可促进大湾区整体的发展,加速建立“数字湾区”。

点击排行